欧洲精品永久在线视频|日本美女天天爽夜夜爽|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鳴家】王維:廚房小小調味料,健康大大有功勞

          2017-09-21 10:58:16 聽新聞

          眾所周知,蔥、姜、蒜、花椒、大料、胡椒等都是烹調常用的調料,你可知道,除了烹調提味外,這些調料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如果善用得當,就會變成是祛病療疾的良藥。

          眾所周知,蔥、姜、蒜、花椒、大料、胡椒等都是烹調常用的調料,你可知道,除了烹調提味外,這些調料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如果善用得當,就會變成是祛病療疾的良藥。


          1.蔥: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C以及鈣、鐵、鎂等多種營養(yǎng)元素,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及皮膚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呼吸道及腸道傳染病流行。從蔥里提煉出的有效成分還有舒張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防治高血壓。更為重要的是蔥白能有效分解蛋白質,在烹飪含蛋白質和脂肪多的食物時,加上蔥就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防治高血脂。

          祖國醫(yī)學認為,蔥性溫,味辛,具有發(fā)表、通陽、解毒的功效。蔥的全身皆可入藥,蔥籽可以溫腎、明目,治療陽痿、目眩;蔥花可治脾心痛,與吳萸配伍水煎服;蔥須治風寒頭痛,蔥汁可散瘀、解毒、驅蟲。食生蔥忌與蜂蜜、大棗同用。

          舉例:蔥治感冒:取蔥白、生姜各15克,食鹽3克,共搗成糊狀,用紗布包裹,涂擦五心(即前胸、后背、腳心、手心、肘窩)一遍后,讓患者安臥。一般半小時后出汗退熱,自覺癥狀減輕。

          微信截圖_20180123152404.png

          2.姜:姜有清胃、促進腸內蠕動、降低膽固醇、治療惡心嘔吐、抗病毒感冒、稀釋血液和減輕風濕病等多種功能。生姜還對關節(jié)疼痛、腫脹、發(fā)炎及牙痛等都有一定效果。

          中醫(yī)的姜分干姜和生姜兩種。干姜具有溫中逐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的功效,可治寒性吐瀉,脘腹冷痛,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等癥。經武火急炒至發(fā)泡鼓起稱為炮姜,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等癥。生姜即鮮姜,多在夏季采挖鮮用,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

          舉例:治外感風寒、鼻塞流涕、頭痛發(fā)熱:取生姜25克,切碎,加紅糖適量,開水沖泡飲用。治慢性胃炎、惡心嘔吐:取生姜、陳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3次。治百日咳:取生姜汁適量,川貝粉15克,蜂蜜300克,攪和,開水沖勻分3次服。外用治風寒骨病、惠部有冷感:取生姜、大蔥各一半,切碎炒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治斑禿:生姜涂擦患處,每日數次。

          微信截圖_20180123152429.png

          3.蒜:以超強的殺菌能力聞名。又稱胡蒜,其性溫,味辛,具有行胃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夏秋季腸道傳染病容易流行,預防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吃大蒜,每三餐生食,每次食幾瓣即可。臨床報道,用大蒜治療細菌性痢疾、防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肺結核、黃疸性肝炎、化膿性中耳炎、以及滴蟲性陰道炎等,都取得了明顯效果。這是因為蒜含有一種叫蒜氨酸的獨有物質,當它進入血液后,就會轉換為大蒜素,而這種大蒜素即使被稀釋,仍能在瞬間殺死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等多種病菌。大蒜在預防消化道癌癥、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等方面也有較好的輔助療效。大蒜生食以每次2-3瓣為宜,切不可空腹食蒜?!侗静輳男隆分姓f:“大蒜辛熱有毒,生痰動火,散氣耗血,虛弱有熱之人切勿粘唇。”對患有肝、胃、膀胱等疾患者,在治療期間,忌食大蒜。

          舉例:治水氣腫滿:取大蒜、田螺、車前子各等份,水煎濃縮成膏,攤成膏藥,貼于神闕穴(肚臍),兩天換藥1次。治鼻衄不止:取紫皮蒜1枚,去皮研如泥,制成銅錢大薄餅,左鼻出血,貼左足心,右鼻出血,貼有足心,兩鼻出血,雙足貼之。

          微信截圖_20180123152221.png

          4.花椒:又稱蜀椒、巴椒,性溫,味辛,有小毒,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并能解魚腥毒,常用于治療積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噫呃、咳嗽氣逆、風濕寒痹等癥。外用治療牙痛、陰癢、手足皸裂等癥。

          舉例:治呃逆不止:取花椒120克,微炒后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O丸,以醋為引送下。治夏令傷濕、泄瀉不止:取花椒30克(除去閉口者及椒目),用微火炒香,另取煨肉蔻15克,兩藥共為細末,用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10丸,米湯送服。外用治牙痛:取花椒適量,醋煎待溫含漱之。治婦人陰癢:花椒、吳萸、蛇床子各30克,藜蘆15克,陳茶一小撮,,粗鹽60克,水煎熏洗陰部。治白禿:取花椒適量研末,用豬脂油調成膏,涂于患處,每日涂藥1~2次。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微信截圖_20180123152448.png

          5.大料:藥名稱為八角茴香、大茴香,性溫,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理氣的功效,常用于治療中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干濕腳氣等癥。

          舉例:治小腸疝氣:取八角茴香、小茴香各9克,乳香少許,水煎服取汁。治腰重脹痛:取八角茴香適量,研為細末,食前每服6克,用溫黃酒送服。治大便秘結、小便不通:取火麻仁(炒、去殼)15克,八角茴香7個,共為末,另取生蔥白4段,同研煎湯,調中成藥五苓散同服。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微信截圖_20180123152233.png

          6.胡椒:又名浮椒、玉椒,又分為“黑胡椒”和“白胡椒”兩個品種,其性熱,味辛,具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功效,常用于治療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等癥,并能解食物毒。

          舉例:治神經衰弱:取白胡椒1粒,用剪刀剪成兩半,置于耳中的枕、腎、神門等穴位,用膠布固定,而后用拇指捏壓敷藥穴位處,至有發(fā)熱感,每日不定時的按壓4~6次,一般宜持續(xù)使用2周。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取白胡椒1克研粉,加葡萄糖9克混勻制成散劑內服。1歲以下兒童每次口服0.3-0.5克,3歲以下每次服0.5-1.5克,每日3次,可服1~3天。外敷:以胡椒末填敷患兒肚臍眼,外貼暖臍膏(藥店有售),固定24小時,未愈可再貼1次,如患兒有脫水現象要及時補液。治凍瘡:按胡椒10%,高度白酒90%的比例配制,將胡椒浸于白酒內,7天后過濾使用。涂于凍傷處,每日涂藥1次。

          微信截圖_20180123152518.png


          作者簡介:王維,重慶市腫瘤醫(yī)院中醫(yī)腫瘤科主任,醫(yī)學博士,中共黨員。世界中醫(yī)抗癌學會學術部主任,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癌癥姑息治療研究專委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康復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科普分會委員會委員……


          版權,新.jpg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華龍網”客戶端“鳴家”專欄的所有作品,均為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鳴家”欄目或本人授權不得轉載。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追求其相關法律責任聯系郵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