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鮮于煌:讓千年前的智慧為你領路
2017-10-11 14:30:00 聽新聞
我的一生看過不少古典讀物,但給我最大影響的書一定是《論語》。這本距今上千年的書讓我認識了生命的長度與寬度,而且讓我更熱愛生活。
我出生在閬中的鄉(xiāng)下,童年時代雖然周圍文化人不多,但總有老先生將“子曰”掛在口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蔽也恢肋@些頻繁出現(xiàn)的語句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子曰”是誰。
后來上學讀書,我才知道《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載著孔子與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出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我好奇地找到《論語》來看,查字典、問老師,對里面的字詞句逐個分析,想用一根針刺破作為皮膚的文字,抵達里面的骨髓,了解古人真正想要闡釋的意義。我搖頭晃腦地背誦著這些千年前的句子,心里卻覺得那個時代、那些感悟離自己很遠。對它的理解也始終停留在對詞句的翻譯上。
1965年,我進入四川師范學院,作為一名文科學生,開始了對《論語》的正式閱讀與研究。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將《論語》讀完,邊讀邊想,把書翻爛了又買,筆記也做了10多本。我想我靠先哲近一些了,其實并不然。
直到1978年,我成為重慶師范大學的一名老師,當我將《論語》的內容講述給年輕的學生們時,當把這些觀點運用到生活中時,我才意識到我真正讀懂了孔子,走進了他璀璨的精神世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論語》中的內容不是虛的,它有著極強的實踐性。那些理論,你在自己消化之后,再轉述給學生時已經進行了再一次的消化,而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它也會時時出現(xiàn)。比如年輕時,我這個急性子經常就一個觀點與學校的老師爭來爭去,但一想到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漸漸消了火氣,不再在乎輸贏,而更注重思考的過程。
我也很喜歡沉浸在孔子與學生的故事里,在腦海里一遍一遍地情景再現(xiàn)。比如,有一天孔子就對他的學生曾參說,“曾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觀念。”然后把這個觀念告訴了他??鬃与x開后,大家都問曾參老人家到底說了什么。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也。”這其中的“忠”即是對別人竭心盡力,“恕”則是寬恕,有仁愛之心。
孔子這個基本觀點讓我受益頗深。這些年,我常常去各個高校、圖書館講《論語》,題目總是定為“國學經典與美好人生”。有忠心、講寬恕、懂仁愛這還不足以造就美好人生嗎?是的,在這里,我為廣大市民推薦《論語》,不僅是因為它濃縮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璀璨光芒,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推動著中國歷史的進程;不僅是因為它對于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意義,更因為它能使你抵達美好人生。
《論語》是不可否認的國學經典,在我看來,它也許是熊熊燃燒的烈火,也許是壇美酒,但它最終是一顆領路的星辰!請捧起一本《論語》,讓千年前的智慧為你領路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