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華杰:用完善的人格觀照完整的世界
2018-01-26 14:32:00 聽新聞
說在前面
開說前交代一個背景,2011年,我被趕鴨子上架,參與牽頭籌備成立學校的通識學院,并兼任了一年多的學院書記和院長。其間我反復思考“通識教育”在當時(也包括今天)的中國高校確實具有的必要性,于是我給通識學院提出了十六個字的院訓:“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jīng)邦濟世”。今天我把當時自己一些“形而上”的想法整理出來,說一說……
中國道家認為,這個世界本來是渾然一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為了讓人們能夠認識它,強行給它取個名字叫“道”,道是什么?無法言說,一說,就落入具象,就錯了,可是為了方便人們學習,又必須說,于是人為地將其顯形為“一”,接下來一發(fā)不可收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其實都不是那個一,但是那個一就是萬物。佛家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分萬象,而空歸同一,萬象和同一既不分,也分不開;萬象和同一你中有我,我中又有你,可我又不完全是你,如果完全是你,就是一個意思說兩遍,豈不廢話!站在西方哲學巨人肩膀上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認為,這世界有些東西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存在。物質(zhì)就是不管你喜歡他還是不喜歡他,都干不掉他,他永遠是他的那個他),這世界有些東西也是意識的(意識是物質(zhì)的影像,這個影像出現(xiàn)在人類的觀照鏡子中);世界是由物質(zhì)和意識構(gòu)成的,物質(zhì)決定或影響意識,可是不是有什么物質(zhì)就一定對應什么意識(就是有人用了美圖秀秀,照片就是照騙),意識雖然反應物質(zhì),意識也有自己的自主性,意識對物質(zhì)能發(fā)揮反作用。
千萬年來,人類所有的學習實踐探索,空間上站遠了看,時間上拉長了看,都是為了獲得知識,擺脫蒙昧; 掌握技能,變得強大;追求真理,體驗自由。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建立了大學這種特殊的組織機構(gòu),幾百年來(現(xiàn)代意義的大學總歸就幾百年的歷史),在存儲和傳播這些探索成果的過程中,由于人類個體生命長度時間的有限和大腦容量的有限,人們把人類探索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真理人為地按“學科門類”進行歸類:經(jīng)濟學、管理學、工學、法學、理學、醫(yī)學、農(nóng)學、教育學、藝術(shù)學、文學、軍事學、哲學等等,我敢肯定,隨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步伐越遠,積累的信息越多,今后學科門類還會分裂和補充出更多。人們(尤其是接受了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人)也理所當然地說:我是什么專業(yè)的,他是什么學科的,并常常以自己的專業(yè)學科為傲,不在關(guān)注本專業(yè)和學科之外的內(nèi)容,看低甚至歧視別的專業(yè)與學科,并逐漸習以為常。
慢點,慢點,是不是我們走著走著忘記了什么?我們?nèi)祟愖约悍至藢I(yè)分了學科,這個世界本身分專業(yè)和學科了嗎?這個宇宙是按照專業(yè)和學科存在并運轉(zhuǎn)嗎?會不會因為你是學文學的,你不幸觸電了,而電壓高到足以致命,所以你不會死呢?會不會你是學經(jīng)濟學的,誤吃了氰化鉀,你就可以無恙呢?不會呀,世界還是按照不分專業(yè)和學科地在那里運轉(zhuǎn)呀,道還是那個道呀!色還是那個色呀!物質(zhì)還是那個物質(zhì)呀!如果我們狹隘地囿限于某個專業(yè)和學科,我們的人格必然是不完善的,我們了解到的世界必然是不完整的,我們就成了摸象的盲人,摸頭的和摸腿的相互看不起,有意思嗎?
說了這么多,我今天想說個什么呢?就是教育不應該把人培養(yǎng)成某種工具,教育應該是幫助受教育者成為他自己應該而且可能的模樣。我們不該因為工具與方法而忘記了目標。就像你要過河到河對岸的花園里去,你于是花了好多時間學會了造船,可造船不是你的目的,乘船過河只是一種方法,過河也不是目標,到達河那邊的花園去才是你的目標。你過河可以乘船,可以架橋,可以游泳,可以象西游記里唐僧師徒一樣騎一只大烏龜,還可以坐飛機,甚至可以反方向繞地球走一圈。不要因為你坐船就看不起坐烏龜?shù)模灰驗槟氵^橋就嘲笑劃船的,也不要因為你坐飛機就鄙視過橋的。如果時間允許,繞地球反方向走一圈到達河對岸的花園,也很浪漫呀。
人生就是為了過河去往河對岸的花園,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尋找過河去往花園的工具和方法的歷史。河對岸的花園里的智慧——安全——自由——幸福才是我們的目標。對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