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郭吉芳:一片茶葉品生活,靜心悟道有哲思
2018-02-05 17:00:00 聽新聞
茶是身體的清潔工,只能干一種最臟最累的活:幫助人們打掃身體,通經(jīng)絡(luò),解食毒。這是我們喝茶最基本的功能——養(yǎng)身,茶泡我;以平常之心,喝盞中清茶,嘗愜意時光。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這是我們在喝茶過程中的體悟——養(yǎng)心,我泡茶。一片茶葉改變世界,一杯茶湯,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在享受品茶的日子里,漸漸改變我們的處事態(tài)度,并變得平和達(dá)觀起來,開始回歸本真。以自己多年來喝茶體悟,完全能感受這種杯盞情懷?,F(xiàn)將自己的體悟分享如下:
哲理一:一片茶葉,不改初心
茶是最最能夠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茶可以陽春白雪,可以下里巴人。雅士以它滌塵心,助詩情;大眾以它消干渴,解困乏;醫(yī)者以它療病痛,修長生。但是,茶從來都是那普普通通的草木,無論你尊它輕它,它從未改變過本心。
哲思二: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一杯好茶
泡茶時離不開水,茶與水的關(guān)系,陸羽先生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水為茶之母?!迸莶璧乃|(zhì),對茶葉的色、香、味,特別是對茶湯的滋味影響很大。佳茗需要有好水來匹配,方能相得益彰。泡茶最好是山泉水,它能夠使茶湯甘甜味美,陸羽品評天下二十處泉水,將廬山康王谷水簾泉評為第一,因此廬山上的“云霧茶、谷簾泉”也被茶界稱為珠壁之美。
喝茶,就兩個動作:端起——放下。由此,從中體悟這端起是責(zé)任,放下是自在。怎么科學(xué)喝茶,讓身體和心性平和,也得講究科學(xué)。因此,喝茶,必需掌握好時間法度,才能最大化發(fā)揮作用,規(guī)避副作用。
時:一天有兩個時間最適合用茶:巳時,申時。
間:飯后一小時。
法:止語,端坐,冥想。
度:春天神清,秋天氣爽,夏季腋涼,冬季身暖。
量:英國曾經(jīng)有一個宣傳飲茶的口號:“為了健康,請每天喝四杯茶?!倍绹?907年的一個雜志上也說,“用品質(zhì)好的茶按平常的方法沖泡,普通人每天飲茶五六杯也不會有害?!币粋€人一天的量10克左右,斟茶遵從“茶到七分為滿”禮儀。
人:獨品得神,對品得趣,眾品得慧。
品:察言觀色,一看二聞三喝四感五悟
有好茶,還要有好水,好壺,好杯,好技巧,好環(huán)境,好茶客,缺一不可。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一杯好茶水。于是,茶和天下,成為了習(xí)大大“茶敘外交”的一種方式。
哲思三:三七定律,凡事留余地以處人
中國人講究以茶待客,敬茶是講究“茶要七分滿”,這不正切合了儒家“物盈則衰,樂極則悲,日中則移,月盈則虧”的中庸之道嗎?世事如浮云,循環(huán)往復(fù),瞬息萬變。假如對一切事物都要求盡善盡美的地步,一切功勞都希望達(dá)到登峰造極的境界,那么必然為此而招致外來的攻訐、忌恨,帶來不必要的悲劇。過猶則不及,我們不論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這樣才不會引起造物者的嫉恨。
小滿即足,知足常樂。一杯七分滿的熱茶,既表達(dá)了主人對客人的尊重,也代表了雙方之間是“勿太密,親則疏”的君子之交。
哲思四:苦盡甘來才是人生
青春需要折騰,中年不停打拼,老來才有回味。
人到中年漸喜茶,越喝越覺得茶就像人生一樣千滋百味。青綠紅黃白黑,每一大類里又有無數(shù)品種。如果一定問哪種茶最好?真的很難回答,看季節(jié),看心情,看環(huán)境,而每個人又有不同的喜好和適合,就像人生百味。但是,所有的茶都有一個特點,苦盡甘來。茶最早是作為藥材被發(fā)現(xiàn)的,良藥苦口,茶葉本身都帶有苦意,不同的茶苦的程度不同,而越是濃郁的苦,帶來的回甘越是綿長。
人生也是如此,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品嘗成功的滋味,那一刻,便如一口濃茶后沁上心頭的甜蜜??嗖柽€能益思,有時候工作不順利時,我會給自己泡上一杯功夫茶,靜靜地品味,再投入工作時便多了份耐心和從容,因為我知道,苦盡甘來,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即使有時候會來得晚些。
哲思五:人走茶涼,懂得取舍,優(yōu)雅謝幕
國人的智慧有時候很冷酷,“人走茶涼”這句諺語道盡了人情冷暖。見過很多曾經(jīng)的成功者,戀棧于往昔的輝煌,憤慨于現(xiàn)實的冷酷,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以往的成功是在一個大平臺上的取得的,現(xiàn)在,平臺已經(jīng)撤走了。就像一次成功的茶道表演結(jié)束了,新人將要重新鋪設(shè)茶席,泡上新茶,款待賓客。而原來涼卻的茶湯,自然就要倒掉了。
聰明人懂得優(yōu)雅地謝幕,讓你對茶席留下一次美好的回味,在新的天地重新開始自己的茶席。
我見過一位睿智的老人,在原來的工作中做到高位,退休后搖身一變,成為旅行達(dá)人,攝影師,美食家,并開始撰寫小說和雜文集。他的老下屬經(jīng)常會到他家喝茶聊天,聽取經(jīng)驗,但他卻從不以老領(lǐng)導(dǎo)的姿態(tài)指手畫腳。他的心態(tài)更加年輕,眼界更加開闊,反而讓人心生敬佩和羨慕。
哲思六:是非得失,淡然處之,都不如吃茶去
一杯茶里有清歡,這清歡是淡泊,是簡素,是能在一杯茶湯中照見自己,內(nèi)觀心靈的真實。能享受這份“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更不同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酒中狂歡的孤獨。
茶的哲學(xué),我以為最高境界,便是“不如吃茶去”。人生百態(tài),各有目的,各有苦衷,如何判斷是非得失?所以,不辯不爭,吃茶去。拼搏時吃茶,讓你堅定目標(biāo),甘之若飴;成功時吃茶,可以不忘根本,淡定從容;失意時吃茶,懂得人生無常,海闊天空;孤獨時吃茶,學(xué)會傾聽內(nèi)心,體會自然。一杯在手,何須多言,走,吃茶去吧!
茶香通竅,泡一杯清香甘甜的茶,清香之氣經(jīng)耳鼻,入大腦,使腦中繁雜之緒恢復(fù)平靜,靜心品之,怡然自得。茶味養(yǎng)膚,人有不同,自然對應(yīng)不同的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味歸經(jīng),飲用方法、飲用時間得當(dāng),不僅可讓皮膚煥發(fā)光彩,還可益于身體健康。茶性清心,泡茶修身養(yǎng)性,品茗感悟人生百態(tài),在茶之中細(xì)品人生真諦。
養(yǎng)生,茶泡我;養(yǎng)心,我泡茶?!安?,與人類文明可以說是一個偶然又必然的美妙邂逅”。珍惜當(dāng)下每一個遇見。請到寒舍喝口茶。
茶是生活的禪,且品且參且悟!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