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朱智勇:求知藝術無休止
2018-02-06 07:00:00 聽新聞
喜訊 布面油畫63cmX90cm 2016年
藝術是文化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從古至今,經(jīng)歷過從紅山文化、半坡遺址、河姆渡文化、仰昭文化、三星堆文化等文化時期。每一文化時期,都有其重要的藝術形式的物證實物留存。我國的文化時期簡稱為“上下五千年”。其實,由近年在河南發(fā)現(xiàn)的一片甲骨,及江西某地發(fā)現(xiàn)的陶片。竟讓我國的文化史和文明史前推兩千多年?;蛟S,這些佐證的實物,還會由新的考古發(fā)掘而前推變更。
從第一件不是自然界固有的物體,而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體開始,我們就進入文化史階段。紅山文化的陶片,是證明我們中華民族進入文化時期開始的佐證實物,紅山文化出土的“C”型龍,雖然它是自然界的固有物玉石制成,卻證明我們藝術發(fā)展的文化成就。從而,祖先為我們奠定了堅實的藝術基礎。
甲骨文的出現(xiàn),我們便進入文明史。七干多年前的甲骨文,證明象型文字的成熟應用,已使我們步入文明史階段。從此,藝術也隨之蓬勃發(fā)展。
漢代出土的絲綢上的美麗圖案,漢墓里畫作的美妙遺痕,漆器上的飛鳥走獸,均證明我國繪畫藝術取得很大進步?,F(xiàn)保存各地的殊多唐代繪畫作品更顯繪畫藝術的飛躍發(fā)展。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對繪畫藝術的探求,以滿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顯強烈。
我國的繪畫從線描、工筆重彩、工筆淡彩、小寫意、大寫意、潑墨畫……一路走來,撐起東方藝術的大廈,讓中華文明閃耀在世界的舞臺。幾經(jīng)風雨興衰,屹立東方的新中國走向復興大道。
我們在自己奮斗的征途上,也吸收很多世界的先進科技知識,各民族間相互學習借鑒,對人類共同發(fā)展進步極為重要。
近兩百年前,法國在古希臘雕塑及意大利繪畫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科學繪畫理論。隨著利瑪竇、郎世寧等西方傳教士代入中國的油畫技法,開始融入中國繪畫,對我國繪畫起到一定影響。
老一輩求學西方的一些藝術家學成歸來,從十九世紀初開始在中國辦學開設西畫。這并不是否定中國文化和繪畫,而為東西繪畫的借鑒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現(xiàn)代科學繪畫理論的引入,應該是對中國繪畫起到促進作用的。取長補短,去偽求真,相互學習,更能讓民族繪畫得以宏揚。繼存是為了發(fā)展,借鑒也是為其進步發(fā)展,何其不可為?
從清未至今,油畫教學學習的安定時間有多少?很多油畫的精髓都需補課學習。自己也找到些西方教材學習過。但,很多東西不是從書本上可以獲得的。創(chuàng)造過一套色彩試驗方法,也做過很多光與色的試驗,以此加深對色彩的了解,理解和感覺。但,更需要在繪畫中去實踐。如直接法,透明法,超寫實技法(即薄畫法)等的實際繪畫使用;各流派主要技法在繪畫實踐中的使用,不進行實踐難得體會和認知,更難有所理解。幾十年過去,好似難以進入。
人雖老年,仍當堅持求學不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