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李瑜:【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 老張啟示錄,唯有奮斗,方能幸福
2018-04-04 11:39:50 聽新聞
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人。
張吉勝,豐都縣湛普鎮(zhèn)白水社區(qū)居民,一家三口,妻子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致使他無法放手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務(wù)農(nóng)。兒子曾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蓭啄昵埃瑑鹤颖话l(fā)現(xiàn)同樣患有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老張慌了,帶著兒子四處求醫(yī),可收效甚微。于是,不但一貧如洗,還丟失了生活的希望,成了貧困戶。
第一次痛哭,是幫扶人來走訪的時候。還沒問幾句,這個倔強的男人就哭了出來,口中不停念叨:“日子都撐不下去了,還脫啥貧?”言語間透露出輕生的念頭。淚水是苦澀的,不是因為生活艱難,而是即便從未對生活懈怠,卻依然沒有任何好轉(zhuǎn)的委屈感。當時的他認為:“一努力就能生活更加美好”的邏輯是騙人的。
老張被納入了重點幫扶對象,接受技術(shù)指導(dǎo),開始擴大種植花椒;水渠山坪塘也越來越齊備,佝僂挑水灌溉的日子一去不返;鄉(xiāng)村路越來越順暢,花椒收購直接到了家門口;低保依然還在,兒子還被送到縣里的大醫(yī)院醫(yī)治,醫(yī)藥費也能報銷好大一部分;對了,還住進了新房!
第二次痛哭,是老張順利脫了貧,記者來采訪他的時候。老張早早的去申請退出貧困戶,他也曾想過怕低保被取消,怕沒人幫扶,怕沒了政策重新回到過去那個令人絕望的日子。可老張說,人窮不能志短,總不能永遠靠政府幫襯過活——他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次的淚水是熱的,是為了感恩,嘴里不停的念叨著感謝黨感謝政府。
老張脫貧的故事,曾被《重慶日報》刊登宣傳,突然想起,只是為了反思,新時代對于每個人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其實,最要感謝的是老張自己。脫貧致富,根本動力只能是個體自身的拼搏,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再好再全,也只能是通過這個內(nèi)因起作用。
神醫(yī)救不了求死的病人,裝睡的人怎么振聾發(fā)聵也叫不醒。好手好腳卻好吃懶做甘于貧困者有之,以爭當貧困戶為榮越扶越貧者有之,借著幫扶,貧困戶要挾幫扶人討價還價者亦有之,甚至,隨著脫貧攻堅的越發(fā)深入,“人窮志短”反倒成了最難啃的骨頭之一。
新時代無法包辦每一個人的幸福,而是在于給每個人都提供了更加平等追求美好生活的機會,讓“一努力就能生活更加美好”成為一種邏輯必然,黨和政府能夠保障追求幸福的機會平等就已經(jīng)成就了最大的社會效率。
新時代當然屬于每一個人,更確切的說,應(yīng)該是屬于每一個努力奮斗、勇于實踐的勞動者。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只有自力更生、知恥后勇、拼搏奮進的“老張”們,才能緊緊抓住新時代給予的平等機會,真正實現(xiàn)美好生活。這應(yīng)該是每一個步入新時代的中華兒女都應(yīng)該明白的道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