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郭吉芳:泡壞茶有因,泡好茶有道
2018-04-12 16:00:00 聽新聞
泡出一杯好茶湯,茶水比、水溫、時間三大要素很重要。即便如此,時常還是把茶泡壞——
要不就是泡得茶水分離,出現(xiàn)明顯的寡水味。
要不就是泡得出現(xiàn)苦澀、酸味、異味等。
要不就是泡得濃淡不一,或者幾泡后都沒了味道……
如此等等,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條:
1. 開水反復(fù)煮沸
有的人用開水壺煮水,一次性煮得太多,等到泡下一泡水溫又不夠了,于是又繼續(xù)加熱,其實這樣反復(fù)沸騰對水質(zhì)不好。水中含氧量過低,活性不夠,激發(fā)不了茶性。
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為宜,煮到水翻滾冒泡即可,不可等到波濤洶涌或長時間沸騰。一次煮水不可過多,建議用小一點的煮水壺,煮完用完最合適,下一泡重新煮水,就可避免水質(zhì)對茶的影響。
2.所有的茶都用沸水
有的人不管什么茶,一律都用開水泡,水一翻滾,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沖茶了,對他們來說,似乎水夠燙才能泡出味。
但是,并非是所有茶都適合用開水沖泡的,尤其是一些嬌嫩的芽頭制成的茶,像一些名優(yōu)綠茶、白毫銀針等,過高的水溫會導(dǎo)致苦澀味掩蓋其鮮爽味。
紅茶頭兩泡也不可用太高的水溫,避免浸出太濃而酸澀,而且水溫過高會導(dǎo)致茶不耐泡,到了茶味稍微淡下來,可以改用沸水沖泡,并適當(dāng)延長時間。
品質(zhì)絕佳的紅茶可用沸水沖,但出湯一定要快。如品質(zhì)絕佳的野紅茶,可用沸水,泡后可煮。
3.茶水久浸不分離
有的人喜歡用大杯子泡茶,雖然簡單方便,但這樣的泡法,不僅茶味不好,通常會過于苦澀,而丟失了其香氣、滋味的層次感,而且濃茶對人體的刺激較大,常喝濃茶對健康不利。
當(dāng)然,追求茶味還是需要使用功夫茶具,但一些現(xiàn)實因素讓我們不方便泡茶時,建議使用飄逸杯、快客杯等簡易茶具,盡快分離茶水避免久浸。
4.泡茶前不溫杯燙壺
溫杯燙壺,一方面是將茶具盡可能地洗凈,去除異雜氣味,另一方面,主要是減少周圍環(huán)境對茶的影響。
溫杯燙壺可提高水溫,有助于激發(fā)茶香。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將茶具燙洗一遍,避免水倒到壺中快速降溫,降低環(huán)境室溫對泡茶的影響。只有注意了這些細節(jié),才可能泡出最好的味道。
5.沒有正確使用“留根法”
泡茶出湯的時候,到底是要把水瀝干凈還是留一點在壺里呢?
有的人主張瀝干水,避免茶水久浸不分離而影響下一泡茶湯,而有的人主張“留根法”,避免一次性把茶水倒得太干凈而導(dǎo)致使茶不耐泡。
其實,“留根法”的使用是看情況的。一般來說,泡茶最好把水瀝干,避免久浸,至于茶耐不耐泡,跟其本身的品質(zhì)有關(guān)。但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的時候,可使用“留根法”,留下1/4-1/3的水,避免下一泡茶過淡,但也不建議浸泡太久,盡快飲用。
6.用手接觸茶葉
從茶葉罐、茶袋中取茶葉的時候,包括整個泡茶的過程,不可用手接觸到茶葉。同理,也不可以把用手接觸茶具內(nèi)壁。
習(xí)茶人一般不擦手霜的,也不用有香精味的香皂洗手液。手上帶有的汗、油脂、污漬等會影響茶味,即使洗了手,也不可大意。養(yǎng)成好的習(xí)慣,不僅干凈衛(wèi)生,對客人來說也是一種尊敬。泡茶盡可能減少外界條件對茶的影響,注重細節(jié)才能成就一杯好茶。
7.注水時水線不勻
蓋碗泡茶時,注水不打擾茶,沿著杯壁下流,水線圓潤飽滿流暢。注水方法:一是環(huán)注法,即三點鐘位置開始沿著杯壁順時針轉(zhuǎn)一圈注滿。二是定點注水,即五點鐘位置杯壁注水。這樣出來的茶湯柔滑飽滿湯感有厚度,不至于出現(xiàn)茶湯分離。
有了好茶好水好器,還需要正確的方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湯。試試吧,一杯好茶湯不會辜負你,定會帶給你好心情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