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精品永久在线视频|日本美女天天爽夜夜爽|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鳴家】余德莊:云中忽傳錦書來

          2018-12-14 07:00:00 聽新聞

          記憶的閘門被猛然掀開,當年的情景恍如昨日般浮現在眼前……

          今春某日,我和詩人李鋼去區(qū)縣參加一個文學活動后,在同車返回主城的路上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一開口便問道:“請問你是余德莊老師嗎?”當我認可后,對方突然變得十分激動:“哎呀余老師,我找了好久啊,終于找到你啦!……”我正納悶著,他已迫不及待地開始自我介紹:“余老師,我姓魯,是成都市公安局的,有一個事情……”
           

          我感到有些意外。對方大約是怕我誤會,沒等我開口,立馬接著說道:“是這樣,我剛從西雙版納旅游回來,在橄欖壩小住期間遇到一位名叫依金的大嫂,是她讓我?guī)兔Υ蚵犇愕?,據她說30幾年前,你們幾位知青作家在她家做過客,還有過一段難忘的經歷,她現在非常想念你們,特別提到你這位余叔叔……不知道你還記得那段經歷和依金這個人嗎?”

          我激動得差點跳起來:“記得,當然記得!當時依金還是個小姑娘呢!”

          電話里也興奮起來:“是的,是的!她說她當時剛上小學五年級!”

          記憶的閘門被猛然掀開,當年的情景恍如昨日般浮現在眼前……

          VCG41589441651_副本.jpg

          1984年10月,我們幾個曾在云南邊疆當過知青的各地作家,應《邊疆文學》和云南農墾總局的邀請,重返第二故鄉(xiāng)觀光采風。出發(fā)時我特地帶上了十來本剛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月亮與火塘》,以備沿途贈酬之用。當時正是純文學的黃金時期,這部反映西雙版納民族風情的小書,初版便印了12000冊,《人民日報》和《文藝報》還先后發(fā)表了艾蕪先生的序評。所以一到昆明,所帶的書便被一幫當地的文友悉數索去,僅有一本因在同行作家中傳閱,僥幸保存下來。大家都說,這個“孤本”無論如何都應屬于西雙版納——從1966年到1972年,我曾經在那里度過了六年半的刻骨銘心的知青生涯,也是在那里走上文學之路的。

          然而到得版納后卻又發(fā)現難以“出手”了:故友新交如此之多,光是接風招待的單位就不下七、八家,而且都是情真意濃,難以推謝。按照事先的約定,我們一行凡有作品者均應拿出來當場饋贈主人,可我手中就這么一本書,到底應該在什么場合贈送給什么人方好,一時真是頗費躊躕了。

          這天,我們一行順瀾滄江而下,來到被稱為西雙版納的綠寶石的橄欖壩。蒙主人的盛情安排在曼聽寨一戶傣族老鄉(xiāng)家,享用了一頓風味地道的傣家宴,席間,主人家的女兒——一個約莫有十二、三歲的可愛的小龍英(小姑娘),一邊很懂事地忙著給我們這些客人添酒上菜,一邊眉飛色舞地講述著家鄉(xiāng)的種種神奇,談得興奮了,便轉身從屋里拿出一本書,不無驕傲地說道:“新課本上都寫了我們橄欖壩的哇!”然后便用略帶傣家味的普通話朗讀起來:

          古時候,橄欖壩人的祖先一直居無定所,過著貧困的流浪生活,他們世世代代都夢想能有一塊安居樂業(yè)的土地,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VCG21gic3264222_副本.jpg

          我的臉開始發(fā)熱:這些文字怎么這樣熟悉呢?正困惑著,同行的北京知青劉庭華和上海知青修曉林已異口同聲地沖著我叫起來:“這是你的作品呀!”

          我詫然地拿過依金手中的書,原來是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通用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當我細讀全文時:文章確實是節(jié)選自拙作《橄欖壩》!這篇描寫橄欖壩風情的散文,寫于1979年,發(fā)表于1980年1月號的《兒童文學》。因為云南一直有“不到西雙版納等于沒有到云南,不到橄欖壩等于沒有到西雙版納”之說,所以后來在將此文收入《月亮與火塘》時,特意把它放在了頭條位置。教科書上顯示的第一次印刷的時間是1983年,顯然編輯者是根據《兒童文學》上的文章節(jié)選的。

          依金姑娘聽說這篇文章是我寫的,頓時便瞪大了眼睛,一副難以難以置信的樣子,得知我也曾是“版納人”之后,仍將信將疑,直到我從行囊中翻出那本《月亮與火塘》來給她看,將《橄欖壩》中的有關段落與教科書上一一對照了,她才又驚又喜地拿過去從頭到尾地細讀起來。

          《橄欖壩》的內容大致是這樣:橄欖壩一直被稱為西雙版納最美麗的綠寶石,可我在那風景如畫的地方卻沒有發(fā)現一株橄欖樹,一直尋思著這個名字的來歷。后來終于打聽到一個久遠的民間傳說:古時候,橄欖壩人的祖先過著貧困的流浪生活,他們一直夢想著能有一個安居樂業(yè)的地方。有一天,一只從云中飛來的綠孔雀告訴他們,它可以帶他們去一個美好幸福的地方。綠孔雀帶著他們翻山越嶺,跨江過河,不知走了多少路,將他們帶到一片沼澤遍布的荒壩上,便消失不見了。但他們已經走投無路,只能留下來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求生存。他們打獵捕魚,排水造田,伐竹建房……經過一代代的艱辛勞作,終于將原來荒壩的變成了美麗的傣鄉(xiāng)……這時候他們才意識到綠孔雀并沒有欺騙他們,于是共同決定,將新家鄉(xiāng)取名為橄欖壩——一個“先苦后甜”的地方。

          而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正是那些勤勞勇橄的欖壩人的后代??!看著她拿著書愛不釋手的樣兒,我心頭一動,立即做出了決定:這本書就送給她了!我當即拿出筆,在書的扉頁上寫下了“送給傣家的金孔雀”字樣,并鄭重地簽了名。當我在大家的鼓掌喝彩聲中把書送到依金的手上時,我看見她那明沏的雙眸里有淚花在閃動??梢哉f,這是我平生最為獨特的一次贈書。那種物有所歸的欣然之情長時間地縈留在我的心中。當年我們一行和依金及家人在她家竹樓上的合影,也一直珍藏在我的相冊里。

          VCG211148173984_副本.jpg

          斗轉星移,十年過去。1994年,同樣是金秋十月,西雙版納州政府代表團來重慶探望慰問當年為建設版納付出過青春和血汗的重慶知青。在慰問團與重慶支邊知青代表的見面會上,我講述了十年前在橄欖壩的那次贈書的故事,當我略帶歉意地把一本寫有“獻給第二故鄉(xiāng)的親人們”的《月亮與火塘》,補贈給代表團領導時,“水水水”(傣語:好)歡呼聲響成一片。

          時光荏苒,不覺間又是20多年過去了。但這兩次與西雙版納相關聯的贈書經歷,我一直記憶猶新,

          小魯在電話中征詢我,是否可將我的手機號發(fā)給依金,以便今后聯系,我欣然應允,并再三向小魯致謝。關上手機,我正興致勃勃地向李鋼等人講述著剛才發(fā)生的事情,手機又響了,又是一個陌生話號碼。我有些預感,一接聽,果然是一個帶傣腔的女子的聲音:“喂,你是余叔叔嗎?”我不假思索地回道:“我是呀,你是依金吧?”話筒里傳來了千里外的興奮和激動:“是的,我是依金!哎呀余叔叔,幾十年來我一直都很想念你們,現在終于聯系上了!真是太難得,太高興啦!……”

          在電話中我得知,當年的小姑娘依金,如今已當上奶奶,抱上小孫子了!

          依金告訴我說,她高中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工作,現在是云南廣電網絡西雙版納分公司的員工;她丈夫原在景洪市衛(wèi)生局擔任領導工作,現已退休;女兒和女婿都是曾留學泰國的“海歸”,現在一家大公司任職,可愛的小孫子剛滿周歲。不久前,她將自己在橄欖壩住房開辦成旅游客棧,因為環(huán)境優(yōu)美,服務到位,深受旅游者青睞,生意非常好?,F在一家子生活幸福美滿,天天都像在過年!

          我不禁心馳神往地問了一句:“在橄欖壩,像你們這種家境的鄉(xiāng)親多嗎?

          她大聲道:“多,多得很!現在橄欖壩變化之大,真的是難以用語言形容?。∧銈儺斈昕吹降呐f式竹樓加自行車的家庭模式,早就被漂亮的傣式小樓加小轎車取代了!絕大多數家庭都有房有車有存款,日子紅火著呢!我們家也就算個中上水平吧,你們回來看看就知道啦!”

          我不禁感慨道:“看來橄欖壩這個名字真是取得好?。 ?/span>

          電話里傳出由衷的笑聲:“是呀,沒有苦哪來甜呢?勤勞致富是我們橄欖壩人的傳家寶,‘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呀!”

          我也在電話中談了這些年來我自己的情況,也盡我所知地談了當年一塊在她家做客的知青作家們情況,她聽得津津有味,要我有機會時一定代她向大家問好,也希望以后常聯系,并當即與我加了微信。

          不久我就收到了依金發(fā)來的她和丈夫、兒子、兒媳、孫子一塊兒在她那傳統(tǒng)與時尚兼具的家居前所拍的全家福照片。我也將我們當年在她家竹樓陽臺上的合影照翻拍給她。她收到后非常激動,還特別解釋說,當時她還住在父母家,那里的陽臺太小站不下那么多人,拍照的地方是在她三哥家的陽臺上……爾后聲調一轉,豪氣十足地告訴我說:“現在不一樣啦!如果你們有時間到橄欖壩來,就可以住到我自己的家了,照片上的只是門臉,里面還寬敞著呢,就是你們全都來都能住下!如果我能再次接待你們,我將無比的感動!我們全家等待著你們的到來!我真的很想念大哥哥大姐姐們,真誠地希望你們能到西雙版納傣族園我家看看,看看我們傣家人和過去大不一樣的生活……”

          聽著這些充滿真情的熱切話語,我的心已飛向彩云之南:我一定要再到西雙版納去,再到橄欖壩——那個像它的名字一樣令人遐想,催人奮發(fā)的美麗地方去!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華龍網”客戶端“鳴家”專欄的所有作品,均為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鳴家”欄目或本人授權不得轉載。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追求其相關法律責任聯系郵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