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精品永久在线视频|日本美女天天爽夜夜爽|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鳴家】吳景婭:住在詩韻中的鵝嶺

          2019-09-03 14:00:00 聽新聞

          一直覺得鵝嶺像一個喚不醒的孩子,只顧專心致志地酣睡于自己的古典夢中。

          176d14bd364bd8ed3f9062a759fc77779e6190ad46a32cf9a51a1b9092adb38a_xgh53.jpg

          重慶圖庫徐國華攝

          一直覺得鵝嶺像一個喚不醒的孩子,只顧專心致志地酣睡于自己的古典夢中。也一直覺得鵝嶺應(yīng)是一個杜鵑出沒的地方,鳥的鳴叫會比它處多幾分意味。讓我產(chǎn)生這些想法的皆緣自一位男人,我抬起頭時,總能瞧見他望著一池猛漲的秋水發(fā)呆。

          其實阻礙人到中年的他返回故鄉(xiāng)的未必是巴山無盡的秋雨,恐怕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比如說一個男人的志向或野心??上麉s不明白自己的處境——身處曾經(jīng)轟轟烈烈大唐的末世,縱有千般才干,卻也只能在荒郊野嶺中嘆幾句無用之詩而已。

          那是亂世 ,也就是不讓男人干事的時代。但也幸虧如此,幸虧那個時代蹉跎了這個男人的仕途,才給我們留下《夜雨寄北》這么一首千古的好詩,這么一位千古的好詩人 ,也為鵝嶺這片山水播下詩歌的種子。君問歸期未有期——對于歲月,這位叫李商隱的男人似乎永不退席,永遠(yuǎn)未有歸期:誰見著他曾起身離開浮圖關(guān)下的客棧,騎匹瘦馬,穿過崖巖邊飛濺而下的陰水,向著他心中的目標(biāo)迤邐而去?

          那么,我們不妨等候吧,等候一身幞頭袍衫的他隨時款款而出,表情不再凝重憂郁,像所有歸家的游子,坐在我們對面,輕松、歡聲笑語,舉起時光之剪,與我們共剪一截又一截的西窗燭。

          這樣的等候?qū)τ邬Z嶺似乎自古皆然。清道光年間,重慶人便在詩人借宿的浮圖關(guān)建起夜雨寺、秋池等寺院亭閣,以此來向這首詩歌致敬。不少的文人騷客會大老遠(yuǎn)跑來此地試圖像李氏一樣在纏綿的雨聲中尋找到點靈感。于是夜臥浮圖聽夜雨,漸成時尚 浮圖夜雨也成為古渝州人必須打卡的十二美景之一。

          關(guān)于李商隱寫下《夜雨寄北》的地方,歷來有諸多爭議。但我堅定地認(rèn)為它應(yīng)該就在今鵝嶺、浮圖關(guān)一帶。它真是一個令人遐想、賜人靈性之地,憑白無故,一座山脊橫空而出,臥龍般伏在兩江之間,分割二水,讓揚子自濁,嘉陵自清。而它偏偏要撇開與水的糾纏,突兀地凌空高蹈,以三面的懸崖峭壁推開塵世的紛擾,單留一條盤桓于山脊間的小道向幽深處延伸,那便是被稱作遠(yuǎn)方的地方。

          走完山重水復(fù)的人們,便可抵達(dá)外面的世界。可能也因其坐于兩水之中的緣故,鵝嶺便有了巨大的蓄水功能,終日的江水蒸騰,讓它云遮霧繞,難見真顏。濕漉漉的巖崖上青苔繁榮、野菊瘋茂。黃葛樹下根須虬曲四處蔓延;黃葛樹上卻老樹新芽,換了人間。濕漉漉鵝嶺的logo,恐怕就是龐然大物般的黃葛樹了。這強大的綠色軍團(tuán),擅長呼風(fēng)喚雨,所以鵝嶺多雨,多夜雨哪是別處可以比的?若論巴山夜雨處,除卻鵝嶺這一帶,誰還會更典型?

          一可以說,這是一座被各種款式的夜雨浸泡過的山巒。也是被各種詩詞歌賦營養(yǎng)著的山巒。無論高聳的峭壁,還是岌岌崖邊,甚至每一條石縫間似乎都彌漫著一股子詩賦的氤氳。

          談及文人騷客詠鵝嶺,我反而喜歡不在文人圈混的蔡鄂將軍的幾首詩。想起早些年與友人攀爬于鵝嶺峭壁間,清秀的嘉陵水在不遠(yuǎn)處作響,弄出的風(fēng)像親人間的耳語,緩緩縈繞于面,沁人心脾。不經(jīng)意便見著石壁間的字,被綠苔亂藤模糊,讀來無法連句,卻仍覺有意象在心中浮現(xiàn)。后查尋資料才知,竟是蔡鍔的《詠猿公石》。

          411419322192232448.jpg

          重慶圖庫張巖攝

          民國初年,護(hù)國討袁(世凱)的名將蔡鍔受鵝嶺前身——禮園主人李耀庭相邀,來此避亂,呆了不少時日。見過大山大水萬千氣象的蔡將軍,顯然被這藏于渝州深處山嶺的奇異風(fēng)貌所吸引,朝夕流連,滿心喜悅,這里的一巖一石都能喚醒將軍的詩賦靈感。他見一怪石酷似猿人,便詠曰:“猿公窮坐萬松巔,日日江頭數(shù)過船。赤縣飛騰經(jīng)一瞬,青萍化去忽千年。昔聞巴峽連巫峽,凄絕崖邊與路邊。坐忘天均冥失語,碧秋瑤月幾回圓?!睂④姷倪@首詩無疑是借寫景狀物來澆自家胸中的塊壘,其英豪之氣溢于言外。打動我的卻是它對百多年前鵝嶺景物風(fēng)貌的忠實記錄。一讀到“凄絕崖邊與路邊”,巴渝那時的荒涼山水便撲入眼簾。

          其實蔡鍔還有一首詠鵝嶺的詩更響遏行云。詩中有“四野飛雪千峰會,一林落月萬松高”之句,讀來令人回腸蕩氣,鏗鏘昂揚。它在展現(xiàn)鵝嶺怎樣的意境呢?它寫出了鵝嶺萬松之國的氣勢,明月故鄉(xiāng)的多情。可以想象當(dāng)月亮沖破云霧的羈絆,升上鵝嶺的高空,像氣宇軒昂的帝王君臨天下時,多松的鵝嶺便會像在黑夜中行駛的巨輪,挾裹著如驚濤擊岸般的松嘯聲,浩浩蕩蕩地直抵朝天門,然后隨東去的大江,奔赴遠(yuǎn)方。那該是如何的大氣象。

          看過許多蔡鍔將軍的照片,內(nèi)心疑惑:照片與照片之間,仿佛承載的不是一個人呀。時而威武逼人,單眼皮的細(xì)長眼配粗短濃眉與兩片上揚的胡須,像天光下晃動著的大刀,讓人生怯。而他的脫帽像,眼神暖意,無胡須的嘴部地帶像少年般干凈清純,完全是翩翩文公子。

          蔡鍔對鵝嶺而言,只是過客。但已讓鵝嶺處處記得他的如何來又如何去?,F(xiàn)在鵝嶺石屋壁刻的中國地圖與世界地圖也依然記得將軍深邃又思慮的目光。這兩張圖不知充實過他的多少時日。

          百年不短,足以供許多風(fēng)云人物在鵝嶺來來往往;百年也不長,許多傳奇恍如昨日。鵝嶺厚道,不愿忘。

          從某種意義上講,鵝嶺本身就是一首詩 ,小情小調(diào)又詭異獨特,有點淡愁、婉約又激情狂野 ,是李清照那樣剛?cè)嵯酀呐娙俗龀鰜淼脑姟1热缯f它秀麗溫柔的蘇州園林式風(fēng)格,更因依山而建來了一次多層面多角度的立體表達(dá);它保留了那么多崖邊曲岸,似乎又是為所有放飛狂野的眺望在做準(zhǔn)備。由此看來,當(dāng)初禮園即鵝嶺的策劃人、設(shè)計者相當(dāng)聰明。百年前中國富人的審美情趣比起今朝的土豪們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深深敬佩。

          我對鵝嶺的第一次印象,并非來自真實,而是來自照片:我少女時代的姨媽與一樣穿著白旗袍的女同學(xué)們站在題有“鵝嶺”兩字的石碑前的排排照。顯然,有明晃晃的太陽。女學(xué)生們都微微瞇著眼,只把嘴角月牙般地扯得老高,笑得很卡通。那是一群干凈的旗袍,干凈的青春,盡顯民國女子的清純與洋派。以至于我如今仍覺得鵝嶺就適合女人穿著旗袍娉娉裊裊行走在園中之園,崖外之崖。也因此對抗戰(zhàn)時宋美齡來渝便選中鵝嶺為棲息地、而且一直喜歡鵝嶺勝過南山毫不為奇。那恰恰是她的盛年,不肥也不瘦,穿旗袍的好時光。能想象她穿著花旗袍走過繩橋、榕湖那一帶時的情形么?國破山河在的四月天,黃葛樹更替,新枝舊葉都會像炸彈似地飛向她。美人走起路來未必安生。

          曾經(jīng)的鵝嶺的確像一首古詩在堅守自己的避世原則,不管是哪個時代的風(fēng)云人物在它身體上如何的索取,仍葆有寧靜致遠(yuǎn)的氣質(zhì),踩著文藝范兒的節(jié)奏,慢吞吞地走自己的路,拒絕被同化、主流化。

          421003948241977344.jpg

          重慶圖庫徐小川攝

          但近些年我發(fā)現(xiàn),重慶的文人愈來愈不待見鵝嶺了,寫鵝嶺的詩文也寥若晨星。難道是他們已把和藹可親的鵝嶺視作了老妻,而以滿腔激情去親愛更幽遠(yuǎn)的別處?或者是文人們已薄情寡義,忘了鵝嶺的好,忘了曾經(jīng)無窮無盡地消費過鵝嶺?

          他們當(dāng)然記得。尤其會記得早些年他們想行曖昧激情之事時,鵝嶺是多么寬容、方便的廣闊天地、“青山旅館”。推而廣之到整個重慶市民那里去,細(xì)數(shù)數(shù),幾乎每個人的青春都與這個前世為禮園、今生叫鵝嶺的地方擦出過火花:我們曾在這里春游童年,約會青年、賞菊中年、歌舞晚年,一寸光陰一寸金,那金子便是鵝嶺記憶。

          但為什么現(xiàn)在的鵝嶺讓重慶文人集體失聲?

          我最近一次到鵝嶺是去年初春,陪幾個外地客。客人們看過我小說《男根山》里對鵝嶺的傾情描寫,認(rèn)為那是重慶不可多得的神秘之地,均欣欣然前往。結(jié)果,眼前的鵝嶺卻讓他們失望,我羞愧難當(dāng),那種感覺如同自己以凋零的面容示人。

          鵝嶺是因歲月流逝而韶華殆盡?怎么可能呢,鵝嶺的魅力本來就是靠時光叮叮咚咚雕刻而成的啊。根本的在于,它不能被閹割與整容,這是鵝嶺的尊嚴(yán)。身處一個被篡改的鵝嶺,我只能別過頭去,不去看那些古與今滑稽的嫁接,不去看那些叫水泥和馬賽克的家伙們?nèi)绾卧诶碇睔鈮训剡M(jìn)入一個藝術(shù)的身體而毫無犯罪感。那一瞬,我對我們一些擁有奇怪審美情趣的管理者有了憤憤之火。說到這,不得不憑吊那座向詩歌致敬的夜雨寺了。清道光年間修建的該廟,一路走來天知道是怎么個不容易——天災(zāi)、人禍,改朝換代的攻城奪池,日本人的大轟炸……能走到二十一世紀(jì)已是奇跡,一步腳印一寸金,真該以捧在手中怕化了來寶貝它、珍惜它??删驮?009年,竟灰飛煙滅。據(jù)說當(dāng)挖掘機挺進(jìn)夜雨寺、將其夷為平地的時候,一位與寺廟相鄰而居的老人泣不成聲 ,那一天鵝嶺下的雨冷得人直哆嗦。

          對夜雨寺的消失,太多的重慶人并不知曉,也不關(guān)注,包括應(yīng)有的憤怒,更別說會有人為此反思與懺悔了。我們的知識分子、我們的文人騷客也不過在慷慨激昂來幾句國罵之后便選擇了遺忘。大家實在太忙碌。一座寺廟的存亡畢竟無關(guān)飲食男女、人生沉浮。

          有時候,幻想著自己能有一種魔法把鵝嶺深藏起來,藏于詩歌里,讓它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如果夠不著古詩古韻,藏進(jìn)一首朦朧的現(xiàn)代詩也好,譬如張棗的《杜鵑鳥》。

          5cb39cada2ae184223c2f42f4f859609930f53bc1288454b85df773753b9cb76_huaguopiaoxiang.jpg

          重慶圖庫楊朋明攝

          不知為何,鵝嶺總讓我想起已故詩人張棗的《杜鵑鳥》。我無法證實這首詩是否與鵝嶺有關(guān)?我的聯(lián)想皆來自他詩的前面題有李商隱《錦瑟》中的一句“望帝春心托杜鵑”,以及他這樣來寫詩的:“巖崖旁她張開企望的翅膀/一個夕照的酒杯/一個柔軟的傾向/綠洲化的水波/已經(jīng)擁有水泥碼頭與船只/杜鵑的聲音不來/她竟微笑著不去/呵,語言使人憂郁……

          不是么?情景或情緒的聯(lián)想有時美得很詭譎……

          每每夏夜,重慶高溫至40C度的時候,站在鵝嶺峰巔的險峻處,有種不可名狀的大快活。往往向著黑漆漆的嘉陵江,鳥打開翼翅般地打開自己,打開自己絕決的沖動。剎那間,借山巔的風(fēng),騰空而起,便可在山與水之間暢通無阻。

          責(zé)任編輯:

          版權(quán)聲明:

          “華龍網(wǎng)”客戶端“鳴家”專欄的所有作品,均為重慶華龍網(wǎng)集團(tuán)股份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鳴家”欄目或本人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追求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聯(lián)系郵箱:125294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