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張涌:濤聲依舊
2020-06-01 11:00:00 聽新聞
“金沙金,黃埔黃,奔流不息長江長?!倍嗌倌炅?,這句刻在長江之濱、刻在李莊同濟大學紀念碑上的銘文,一直感動著我。也可以說,我是被亙古奔流的長江感動著。
或清或濁的長江,見證著陵谷變遷,見證了南渡北歸,也見證了石佛寺的興衰。
石佛寺在江津濱江新城的高家坪,一座巨石上的寺廟。按重慶大學教授、我的師兄趙有聲的理論,這里應該是典型的巨石園林。江津有類于此的,還有白沙黑石山的聚奎書院。所不同的是,一個書聲瑯瑯,生機勃勃;一個梵音久絕,殘垣滿目。
據(jù)正在主持石佛寺考古的重慶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專家考證,石佛寺最早于晚唐五代時期開始雕鑿造像。南宋初名為古佛巖,紹興年間開始大規(guī)模興修寺院建筑,并增刻造像,建放生園。元代香火日盛,號為“西蜀第一禪林”。元末毀于戰(zhàn)亂,明初僧人道勝一田禪師重修寺院。明代工部尚書、江津鄉(xiāng)賢江淵將其位列“江津八景”之一。然而,到清代中期已衰敗不堪,清末民初逐漸毀圮。
石佛寺遺址分布面積約3萬平方米,現(xiàn)已發(fā)掘4600平方米。寺廟依山就勢,藉10余塊天然巨石營建。保存較好的是5號巨石,其周遭雕刻有水月觀音等晚唐五代造像、450余尊羅漢等南宋造像、九龍浴太子等明代造像。尤以水月觀音刻鑿精美、線條流暢、細膩傳神,被專家譽為“我國十世紀保存最好、雕刻最精美、技藝最復雜的水月觀音造像之一”。神奇的是,雖經(jīng)歲月侵蝕和文革浩劫,觀音依舊完好如初。早在十余年前,我曾與詩人楊平、王達政、施迎合等穿過陳大爺夫婦依崖搭建的老屋,拜謁神采煥然的水月觀音。她雍容典雅的面容、悠然翹腿的姿態(tài)令人過目難忘。
我不信佛,但我還是愿意偶爾燒燒香、拜拜佛。物欲橫流,紅塵滾滾。偶爾的燒香拜佛其實跟信仰無關(guān),更與迷信無涉。我們只是需要梳理、懺悔、檢視、撫慰。沒有人更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欲望、惶恐、猥瑣、罪念;沒有更好的場所讓自己袒露、蕩滌、除塵。寺廟里有罡風浩蕩,有青燈長明,有徹悟大智。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匆匆向前,走得失魂落魄。萬科老總王石有一句經(jīng)典的覺悟之語:讓靈魂跟上腳步。而唯有寺廟里,佛法無邊,靈魂在前。
今天,石佛寺的呈現(xiàn)方式不是弘揚佛法,而是2019年的全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江淵在《古寺曉鐘》詩中記載的“蔀屋誰知有賢士,寤起燒燈究經(jīng)文”的佛堂梵音已成絕響。
石佛無言,但傳燈依舊。佛有穿越古今的洪荒之力,有融化心靈的磅礴之力。梵音可以穿越時空,通達古今,永傳真善。
想起了梵音暫息的雨臺寺,那所坐落在合川渭沱鎮(zhèn)化龍村,在涪江之畔、小山之巔的寺廟。上周因為扶貧采風,我和畫友順道造訪,卻值其閉門謝客。但我們沒有失望,門上的告示早以融化人心,令人如聞梵音,如沐洗禮:“我們不舍地關(guān)閉寺門,不是拒你于千里之外.......我們敲響寺院的法器,不單只為修行成佛,而是在祈禱諸佛菩薩,阻止瘟疫蔓延。寒風細雨,我們翻開經(jīng)書、點燃青燈,不止在做日常功課,而是在為我的祖國和人民祈福平安!祈愿國基永固,治道遐昌,時序和順,災疫消除,恒時吉祥?!?/span>
溫婉文字的深處,梵音從未斷絕?;蛘哒f,有沒有梵音,并不重要。就像石佛寺,已然蟬變?yōu)榻蛭拿}的象征,也將是陶塵滌垢的精神家園。
行走人生之余,不妨來到石佛寺,扣一扣巨石,聽跨越千年的空谷余響。然后,擇巨石一隅,面向長江,與諸佛一起坐下,靜待梵音從心中悠悠響起。然后,學著詩人李元勝的樣子,靜看江流千古,靜聽濤聲依舊:
“下面是長江,滾滾而過
像滾滾而過的時代,總之有用:
清澈時我們用它明目
渾濁時我們用它洗腳。”(李元勝《南山之下》)
然后,從容起身,追趕靈魂。
圖/文 張涌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