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張涌:寒松縱老風標在(一)
2021-03-26 07:00:00 聽新聞
這是張涌牽頭尋訪寫生民盟歷史遺跡所寫的綜述性文字。訪先賢遺蹤、尋前行風標、辦專題畫展,這項工作有意義有深味。3月19日,“尋蹤師矩——民盟歷史遺跡中國畫專題展”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上清寺)開幕。展覽由民盟重慶市委會、四川省委會主辦,重慶民盟畫院、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北碚美術館承辦。共展出了80位畫家的100幅作品,涉及的民盟歷史遺跡包括重慶、四川、江蘇、云南、上海、陜西、浙江等地民盟歷史遺跡60余處。
——編者
一
那天的昆明,有些許初冬的涼意,但并不冷,甚至有點愜意。我婉拒了要繼續(xù)陪同的正銘、海波等幾位朋友,獨自徜徉在呈貢老街區(qū),仰視獨立蒼穹的魁閣,輕撫一側的百年寒松。每到一個地方,我都喜歡留一點時間獨自尋訪歷史遺跡,體悟無拘的隨意、幽探的禪意、曠游的詩意。
“隔江紅塵熾,心窗久無光。開示本無所,教化成永殤。縱有遺蹤在,何處覓慈航。我欲一浩嘆,幾水正茫茫?!边@是我獨處江津石佛寺時的感悟。那個尚未開放的古佛遺址,是去年的全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與江津城一江之隔,卻超然出塵,能聽江聲遠播,能看云卷云舒,令人生發(fā)出世幽思。
人生其實就是在出世和入世兩種狀態(tài)間不斷切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昆明,我面對的是另一種狀態(tài),入世的狀態(tài)。
幾十年前,一幫知識分子在國難當頭、滄海橫流時刻慨然入世,唱響“南渡北歸”的大戲,悲歌慷慨,響遏行云!尤其令人感佩的,是民盟的那些先生們,比如李公樸、聞一多,比如費孝通。
這次到昆明,就是參加紀念費孝通誕辰110周年活動,尋訪先生舊蹤。此前,民盟中央在他的家鄉(xiāng)江蘇吳江主辦了“中國現(xiàn)代化新征程暨紀念費孝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昆明主辦這次活動,是因為云南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先生自己總結說,云南是他“學術生命、政治生命和家庭生活的新起點”。
“家庭生活的新起點”,是指先生此前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1935年,費孝通與志同道合的王同惠結婚,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離開北京前往廣西大瑤山做人類學調查。費先生誤落捕虎陷阱,妻子找人營救、不慎墜崖罹難。
我一直以為費老將晚年巨著命名為《行行重行行》,語含雙關,有奔走國是至死不息之意,也有藉以告慰亡人之意?!靶行兄匦行?,與君生別離。”然而那是人天永隔之別,重情重義的費孝通一生未曾釋懷。
當然,以費老的格局,不可能局促于兒女私情。他在云南8年,有5、6年時間在魁閣領頭從事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成果豐碩??w成為中國社會學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今天,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魁閣是那一代知識分子在亂世中清剛自守、砥礪奮發(fā)的歷史見證。從《江村經濟》到《行行重行行》,志在富民的費老一生在行行重行行中走向中國社會學、走向參政為民的高峰。他躬身篤行的作風、開宗立派的學術建樹以及“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的參政履職理念,使之成為民主黨派的旗幟性人物。他和他的團隊為一座平常舊樓閣賦予了嶄新內涵——魁閣精神,成為民盟精神品格的重要內容,成為燭照后來者的航標燈。
被賦予民盟精神品格的建筑,在昆明還有西南聯(lián)大舊址、李公樸聞一多遇難地、北門書屋等。當然,比諸昆明,重慶就更多了,特園、育才學校舊址、挺進報舊址、沈鈞儒舊居、梁漱溟舊居、國民參政會舊址、復旦大學舊址......40余處民盟歷史遺跡宛如一棵棵勁松、一道道風標。
圖/文 張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