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游江:幾時窗外還呢喃(三)
2021-07-06 07:00:00 聽新聞
我越來越喜歡搬個躺椅,用無心看書的姿態(tài),一邊側著耳朵聽磁器口古鎮(zhèn)那些“張家長,李家短”的故事,那怕聽不清楚,只要遠遠觀其動作,我也能享受一點情趣來,人生原本就沒有浪費的說法……你以自然心情去欣賞他們的自然生活,全比那些硬裝出來的笑容,敷衍應酬又不由言衷好看多了,這樣事態(tài)是滑稽的,它不是人的生活,所以就沒有那個美的樣子。
蔥籠花透纖纖月,一雙蝴蝶繞墻飛。
這此貓娃最喜歡盒盒箱箱,它們以此為蝸居。
《讀書》,大雨落來細雨綿綿……最美的動作是自然,比如余音裊裊的聲音中發(fā)一個呆。
重慶的黃葛樹呀,它正在尖尖上打扮新裝……
這幾天重慶的黃葛樹換芽非常快,它在峭壁打扮,并打扮了峭壁,不是黃葛樹占了千年春光。
此濃蔭處一片清涼,古鎮(zhèn)會客。
“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這是四月。
坐在室外雖熱那么一點,可有鄰家妹子客氣的送來紅的櫻桃……這教我如何是好,是后看書還是先吃?
筲箕上曬的菜,晾衣竿晾的衣服,這些“東家長、西家短”的嘮叨,才構成了生活中的鍋碗瓢盆。
人被感動的一定是很溫暖的東西,“幾時窗外語呢喃”。
我這人到老不老的……好事也做不了,壞事也干不得。
在世俗生活中完成浮世……這叫游言絮語。
昨晚開空調二次,有蚊子“嗡嗡”夜襲,汗醒,半夜又去衛(wèi)生間沖澡一次,回來就看了幾頁書,又睡。天亮前聽到地鐵9號線機器猛烈在窗下打鉆,為遮住聲音我試著指頭堵住兩只耳朵的洞,但還是難于再睡,覺得兩眼浮腫,唉,可能是昨天晚餐時間吃雜了,熱能量或許有點過標,能怪這段時間胃口好嗎……
圖/文 游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