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余景:山旮旯里的秋天
2021-11-17 07:00:00 聽新聞
不知咋的,感覺今年特別忙,似乎從沒有認真休息過兩天,這自然與“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關(guān)。面對那些每天在手機上曬開房車行走江湖、遍歷天下、結(jié)伴打卡各地美食美景的抖音,總是令長期閉門伏案、為稻粱而謀的我垂涎三尺、寢食難安,唯有羨慕嫉妒恨的份了。
今天,欣逢好友邀約閑游銅鑼山,簡直喜不自勝。
深秋的銅鑼山,仿佛換上了一身雍容華貴的麗裳。秋風(fēng)拂過山澗苔蘚滋生的巖壁,沿著潺潺緩緩、蜿蜒而來的小溪,正揮舞著仙人的畫筆,將整個山野潑墨成色彩斑斕的絢麗畫卷。深秋的韻味,正帶著濃濃的愛意撲面而來。
銅鑼山的深秋,像一位狂野、豐滿而又迷人的姑娘,恰似屈原筆下的“山鬼”,讓人陶醉,令人癡迷——她披著薜荔和石蘭,以女蘿和杜衡為腰帶,采食靈芝,啜飲石泉,隱藏于松林雜木之間,以赤豹為坐騎,文貍隨從,乘坐的木輪車上飄揚著桂花編織的彩旗。她站在高山之巔,浮云在她的腳底下打轉(zhuǎn),她婀娜多姿,白齒紅唇,嫣然一笑,柔情綿綿地期盼著遠方的佳人。風(fēng)聲颼颼、雷聲隱隱、雨勢溟溟,落葉蕭蕭、猿啼啾啾、鳥語喋喋,千年的等待,望穿秋水,仍不見伊人的蹤影。妖艷中流露幾分哀婉,嫵媚里蘊含幾多纏綿,嬌寵下泄發(fā)無限感慨,萬般思緒如一江春水,紅塵涌動。其撩人的風(fēng)采溢滿山崗,激情昂奮而嫵媚;其誘人的韻味漫灑蒼穹,芳香柔曼而多情。
深秋的銅鑼山蓄滿蒼山的情韻。五彩的樹葉,或笑掛在枝頭,或飛旋在空中,伴著風(fēng)鈴般的悠揚,輕輕地舞動它飄逸的靈性。叢密的芭茅花,或斜伸在溝渠旁,或高舉在山嵐上,或簇擁在懸?guī)r邊,亭亭玉立,瀟瀟灑灑,似云霞如煙霧,涂滿朦朧的扉頁。芭茅花又叫粉黛亂子草,適時舒展出羞紅的容顏,蒼山如夢,一抹粉黛遁入秋色,頓時眼前一亮,山旮旯里剎那間多了一份溫馨浪漫之氣,仿佛處處暈染著力透紙背的迷蒙和詩意、愛情和甜蜜、高貴和典雅。遠處的景物如浸透在水墨之中,又像平壓在玻璃板下,是云非云,是霧非霧,如煙雨迷離般清新入骨。野雞和斑鳩總是以不設(shè)防的方式,時不時從林子里竄出來,在空中劃兩個圈兒,又撲棱棱飛向遠處的山洼洼里,霎時消逝得無影無蹤,只留給人一串唏噓和驚嘆。
白云在天空中悠游,溪水在腳底下低吟,微風(fēng)在耳邊私語。我喜歡銅鑼山上這湛藍湛藍的天空,喜歡山谷里這植入骨髓的清雅和不浮不躁的寧靜,更喜歡這遠離塵囂、超凡脫俗的自然恬淡。走進這童話般多彩的山旮旯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這深秋的富麗、深秋的靜謐和暇逸。平時那些無法平息的內(nèi)心、無法釋懷的憂傷、無法排遣的愁緒,此時此刻仿佛找到了著陸的溫床、得到了心靈的暫息和解脫。往事如煙,那些曾經(jīng)錯過的青春花開、那些曾經(jīng)聆聽過的感傷故事、那些曾經(jīng)親歷過的世態(tài)炎涼,在仰望這雄奇高峻的山峰時,漸漸學(xué)會了讓溫暖含淚綻放,看山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
驚喜,有時就來得那么出其不意,又那么自然而然。在銅鑼山上,蘑菇就像一粒粒藏在叢林中的金子,沒有艷陽的光照,沒有清風(fēng)的撫慰,沒有甘泉的滋養(yǎng),有的只是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有的只是用荊棘草莽編織的地牢,有的只是枯枝敗葉掩蓋的墳場。然而它卻能在那兒無聲無息、無憂無慮、蓬蓬勃勃燦爛地生長,隨后又無怨無悔、無拘無礙、靜悄悄急匆匆地謝幕散場。一朵,兩朵,三朵……一排,一堆,一地……金黃的,雪白的,粉紅的,暗綠的……傘形的,蝶形的,針形的,球形的,枝丫形的……這所有的精彩,都源自蘑菇信仰的釋然和生命的輪回,它不爭利不恃寵不嫉恨,一切都聽從自然的安排,隨性而為。也許,這是銅鑼山關(guān)于這個秋天的最好的注釋吧。
在深秋的時節(jié)采蘑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漫山尋“寶”簡直猶如大海撈針。秋雨后的山野還是濕漉漉的,我們翻過一道道坡坡山梁,跨過一灣灣溝壑,穿林子,趴草叢,連滾帶爬,撕裂了衣褲,磨破了手掌,摔傷了腰腿……但銅鑼山真不虧人,這個深秋它饋贈我們的是一袋袋沉甸甸的收獲和滿滿的幸福感。特別是當這天然的美味被熱氣騰騰地端上餐桌的時候,我心里感到了無限的慰藉,這是這個秋天留給我的最后一個最美好的記憶了。
銅鑼山的深秋,一切都油然而生、自然天成。當陣陣微風(fēng)旋起片片落葉,在跌落指尖的那一剎那,我仿佛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顫,仿佛聆聽到了時光如水般的嘆息,心里不免滲進了幾多心酸、幾絲惆悵。多想在皓月流空的夜晚,懷揣一段敬仰的文字、一片清理的詩意和一份不舍的念想,走進銅鑼山的深處,眺望它崔巍的山脊,獨享那一曲曲山野間飄來的天籟之音,于靜水深流的清寧中輕拾一枚月光的淺唱,一路獨行,一路感悟,守住一方純潔的真愛,以淡然不驚的胸懷,獲取心靈的清歡,擷取流年的最美。
忙里偷著閑,走進銅鑼山的秋天,就像走進了一片燦然和悅的詩情畫意里!
圖/文余景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