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余景:云鶴歸處是吾鄉(xiāng)
2022-12-07 07:00:00 聽新聞

(一)
我的故鄉(xiāng)邱家河,是重慶主城北邊一個古老的山村,它位于包茂高速路邊上一個小山坳里,地勢南高北低。南面背靠一抹青山,屬于銅鑼山的余脈;東、西、北有三條小河三面環(huán)繞。
村子東邊和北邊的小河,是重慶直轄市和四川省的界河,河的兩岸現(xiàn)在都屬于“川渝高竹新區(qū)”的一部分。北邊的小河從村子前面直流而過,小河海拔較低、流域較廣、水量相對較大、河床也較寬,其它兩條小河最后都流進其中,在邱家河的地塊兒上算是大河了。在大河上,也許是由于對岸四川境內的地勢陡峭、地質比較松軟,找不到合適的岸基的緣故,所以兩岸之間從來沒有過橋梁銜接,全靠兩排“石跳蹬”溝通兩岸的往來;只要一遇漲水,“跳蹬”被淹,兩岸就只有望河興嘆了。而村東邊和村西邊的兩條小河在匯入大河的檔口,都建有牢固而堅硬的石坪橋與對岸相連,這是邱家河通往周邊場鎮(zhèn)的交通要道。記憶中,在兩座石橋的兩邊,以前都有高大挺拔的老黃葛樹遮蔭蔽日,樹下擺有許多橫七豎八的石凳子,供往來的路人歇腳、乘涼,周邊的村民也經常來這里擺攤設點做買賣,或賣自家產的甘蔗水果,或賣自制的涼蝦茶水,或賣糖果點心,或賣香蠟紙燭,等等。特別是盛夏的晌午,橋邊、樹下、小河坎是最熱鬧的,附近幾個村的大人、小孩都喜歡聚集到這兒來乘涼、吹牛、下象棋、打撲克,形成了一道夏日獨特的風景。
西邊的小河離村子最近,也與邱家河的人生活最密切。它是從銅鑼山的深谷中流淌出來的,河水清清漾漾、顫顫悠悠,剛流到村邊就遇上一堵“高墻”,小河只得突然來個“S”形的大拐彎,巧妙地繞過村西頭,再次遇到迎面堅固的山體阻隔,又來一次大拐彎,然后便嘩啦啦流進了村前面那條大河里去了。小河緊靠村子一面的“高墻”是一壁陡峭的懸崖,懸崖沿河道彎曲,由高到低,一直延伸到村西邊兩河交匯處的石橋旁,高度由三四十米逐漸降低到二三十米再降到十來米,最后滑到與河岸齊平。懸崖頂端是一條蜿蜒的石板路從村后邊包抄而過,這是全村進出西邊村口的唯一通道。崖壁雖然陡而懸,但四季蔥蔥郁郁,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慈竹、墨竹、苦竹,還有刺巴林和各種雜木藤蔓。其中長得最茂盛的是黃葛樹,樹大干粗,枝葉濃密橫斜,常常把高崖下面的小河遮得嚴嚴實實,從崖上路邊經過的人,只能聽得見嘩啦啦的水響,卻看不到河水的影子。小河的另一邊是引河水自流灌溉的幾畝稻田,稻田直逼山腳,再往上就是高高的馬兒山,山上四季青松挺立,筆直頂天,與高崖隔河相望。整個邱家河村落就分布在這條溝壑的崖壁之上,分上、中、下三個院子,錯落有致,我家就住在中間院子的正中,院子的前面是一片開闊的田園,這是邱家河最肥沃的良田美池,一直鋪展到大河的邊上。
然而,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這陡峭的高崖上,長著幾棵遒勁剛健、飽經風霜的古樹,它們見證了邱家河的千年滄桑,銘記著邱家河的百年鄉(xiāng)愁,讓所有從邱家河出來的人,總走不出它坦蕩的情懷,總走不出它無垠的視線,總走不出故鄉(xiāng)的心心念念、掛掛牽牽。

(二)
在這里,我特地花了這么多的文字來交待這些背景,就是想說明——這幾顆古樹的確非同一般。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邱家河至少有三棵古樹,令人永志不忘。
在邱家河中間院子西邊小河的第一個大拐彎處,這兒叫碾子塝,此處崖壁最高最陡,就在懸崖的中間,并排長著兩棵大樹,很像一對夫妻,比肩攜手,高與天齊,每棵樹至少要三個成人才能合抱。這兩棵樹以龐大的根系緊緊摟護著陡壁懸崖,懸崖之上是一塊平地,地面上建著一排板筑土墻青瓦房,是專供當時從城里來的“知青”們臨時居住的。兩棵樹高大筆挺,直聳云天,枝葉繁茂,從我家所在的中間院子望過去,高高的樹冠翡翠流韻,像一幅生動的壁畫,幾乎遮住了半個馬兒山。
在下壩院子的后面,全村最大的一棵樹就長在石崖的邊上,這兒的崖壁并不高,也不算陡。這棵古樹的主干十分碩大粗壯,至少六七個大漢才能合圍抱住,主干部分筆直高挺,一柱擎天,巍然聳立,足足有十多丈高。樹下盤根錯節(jié),裸露地面的樹根顯得特別臃腫肥實,堪比鄉(xiāng)下人用的大臉盆一般粗,村里的老人們可以盤膝坐在上面歇氣抽煙,院子里的小孩可以匍匐在上面玩游戲。那粗肥膨脹的樹根沿著石崖邊緣延伸,像幾條巨蟒緊緊攀附著崖壁,深深扎根在高巖下面的石縫間、土層里,有的甚至竄逃到小河邊“玩水”去了,不經意間露出了“根須馬腳”。主干以上是幾柱粗大的分枝,每一柱分枝都如黃桶般大,需二三人方可合圍。再往上就是二三級分枝、四五級分枝、六七級分枝,虬曲盤桓,蓬勃向上,像一條條騰空飛竄的巨龍,枝枝相糾結,葉葉相傾壓,遒勁蒼翠,枝葉婆娑,傲然高聳,遮天蔽日。那樹冠之巍峨可與側面高高的馬兒山接踵比肩,像一面巨大的綠色云屏,畫出了全村西邊的天際線,成為邱家河村口邊高大的守護神。
至于這幾棵大樹有什么來歷,問邱家河的人誰都不知道,憑口口相傳,只知道這種樹叫“黃鸝吖”(諧音),究竟是哪幾個字?他們更是一問三不知。這種樹在巴渝地區(qū)很少見,像是一種山澗的野生雜木,樹干上披滿鱗甲,葉羽很細,有點像漆樹或麻柳樹的葉子,這種雜木生長應該很慢,能長這么大,不知經歷過了多少風雨。這三棵樹也絕不可能是人工栽培的,因為它們都生長在懸崖陡壁之上,連人都無法抵達,更何況長在光禿禿的石壁之上,一抔土都沒有。也許正因為如此,即使有人想去干預或破壞它,那也都是枉費心機。
在邱家河的河坎上,能長出這樣高大挺拔的參天古木,這絕對是個天大的奇跡。按照一般的常理推斷,要長成這么大的“黃鸝吖”,至少也得五百到八百年;村口最大的那棵“黃鸝吖”少說也有上千年的樹齡。由此可見,這幾棵樹應該萌生在唐、宋時期或者更早,至于邱姓人家是什么時候搬來這兒安營扎寨、落草生根的,它們應該是歷史真正的見證者。時至今日,這兒雖然地名叫邱家河,但確乎沒有一家姓邱的,這里究竟曾發(fā)生過怎樣的變故,現(xiàn)在人們已無從知曉。
“樹大招風”這是真的。在我們小時候,“大樹村”幾乎都成了邱家河的代名詞。周邊十里八鄉(xiāng),說到邱家河,可能有的人不一定知曉,但說到河邊有幾根大“黃鸝吖”那個院子,人們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那就是邱家河嗦!”
邱家河的樹大遠近聞名,其實這還不是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在這棵最大、最古老的“黃鸝吖”上,一年四季住著成百上千只白鶴,樹上密密麻麻地筑滿了大大小小的鳥巢,這里是它們長期安居樂業(yè)的“鶴的天堂”。遠遠望去,翠綠的濃蔭上,挨挨擠擠,綴滿了如棉花一樣雪白的亮點,像翡翠山上鑲嵌了無數(shù)銀光閃閃的珍珠寶石,又如晶瑩的雪花壓滿了枝頭,這成為了邱家河的一道最靚麗的景觀。最奇特的是,邱家河周圍幾十里有的是樹,什么松樹、柏樹、青岡樹、楓香樹、泡桐樹、黃葛樹等等,應有盡有,但白鶴們對它們都不感興趣,只對這棵“黃鸝吖”情有獨鐘,而且遠遠近近的白鶴都往這兒聚集,說明其中必有不可言明的玄妙天機。

(三)
邱家河的每一個早晨,都是從一片嘹亮高亢的鶴鳴雞唱中醒來的。
每當東方剛露出魚肚白,村口大樹上就一片沸騰,“哇呀~~哇呀~~”“歐耶~~歐耶~~”“咕喲 ~~咕喲~~”,那聲音僅僅用一個“鶴唳云端”的“唳”字是很難描繪清楚的,“唳”字只是文人墨客們實在找不到準確的詞匯來表達,就隨便造一個字來糊弄自己而已,其實白鶴的叫聲內涵豐富著呢。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境況下,它們的叫聲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比如白鶴在受到外來威脅時的驚叫聲短促而急迫,可以用“唳呀!唳呀!”來表達;在野外呼朋引伴時,那叫聲綿長高亢而富有穿透力,可以用“哇呀~~哇呀~~”來表示;在窩邊或樹上求偶時,那叫聲充滿磁性和柔情,可以用“歐耶~~歐耶~~”來傳達。這樹上不僅僅只有白鶴,其中也夾雜少量的白鷺、蒼鷺和頭頂一拽紅毛的朱鷺,其明顯的區(qū)別是:白鶴體型較大,飛行時喜歡伸著長長的脖子;白鷺體型較小,一身雪白的蓑毛,身子比較靈動,而且飛行時常??s著脖子;蒼鷺的顏色是青灰色的,體型接近白鷺,邱家河的人叫它“青樁”,出行覓食時喜歡放單線。
在每天黎明前的那一剎那,也是邱家河萬鶴齊鳴的時候。經過一夜漫長的休整和等待,鶴群們急不可待,早早興奮起來了,它們該打掃的打掃,該出工的出工,該哺育的哺育……一天之計在于晨,就像城市人喜歡趕早市一樣,這時市場上的各種談笑聲、車馬聲、吆喝聲及各種嘈雜聲此起彼伏,聲聲入耳,如啟奏大型交響樂一般,由此拉開了一天的序幕。
當太陽剛剛爬過東邊埡口上那個黑黢黢的鴉雀窩的時候,人們推開門第一眼望出去,就能看到西邊那懸在半空中的滿樹翻飛的鶴群。樹冠綠云高聳如仙山瓊樓一般,層層疊疊的云層之上,密密匝匝的白鶴點綴在云冠上、枝椏間,或亭亭玉立,或追逐嬉鬧,或上下翻飛,或仰天長嘯……吟詠叮當,百態(tài)千姿。這時,總有成雙成對的、或三五成群的、或十幾只甚至幾十只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大大小小的鶴群結伴同行、振翅高飛,它們向著田野、向著溝渠、向著河灘、向著池塘、向著水庫……向著蓬勃的朝陽、向著希望的原野、向著夢想的遠方奮勇向前,搏擊萬里長空。那是一幅多么令人震撼的畫面!
每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成群結隊的白鶴披著燦爛的晚霞從天邊歸來,那自由、豪放、舒展的姿態(tài),極像一首首激情昂奮的詩行,還伴著“得勝歸朝”的凱歌,投映在天地之間。在柔和的暮色中,這些歸巢的鶴群又像天空中撒下的紛紛揚揚的雪花,輕輕飄落在古樹的枝丫上,“嗚哩哇啦”地互相傾述彼此的愛戀,哼唱釅釅的情歌,歡跳一天中最瘋狂的炫舞,最后慢慢進入情意綿綿的愛巢、融入溫馨甜蜜的夢鄉(xiāng)。這時,邱家河才漸漸恢復到一天之中最為寧靜的時刻。
只有在嚴冬時節(jié),古樹的葉片全部落盡,禿樹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一個個鳥巢毫無遮攔地呈現(xiàn)在天底下,遠遠望去,樹丫中、樹枝間、樹梢上,到處都是黑壓壓的鳥窩,恰似仙女們巧手繡制在天幕上的琥鉑、烏金和藍斑瑰寶。一只只白鶴、白鷺、蒼鷺和朱鷺高高地站立在樹枝上,蓑毛分披,流線舒暢,玉立亭亭,纖塵必現(xiàn),靈動而安詳,像畫家筆下勾勒出的一幅幅藝術的珍品,又如一首首精致靈巧的抒情小詩,讓人癡迷而陶醉不已。
這些鶴群以一家一戶為單元,一對夫妻守著一個鳥巢,繁衍生息,不離不棄,忠貞不渝。它們又彼此關聯(lián)、相依為命,過著群居生活,成為生命的“共同體”,依靠集體的力量來對付大自然的一切挑戰(zhàn)。比如有鷂鷹來襲,所有的鶴群都將一起出動,鶴唳震天,群鶴迎戰(zhàn),以排山倒海之勢,嚇得鷂鷹倉皇逃竄,所以群居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共同抗擊鳥類天敵的入侵。
在邱家河,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些鶴群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入住這兒的,反正從父親的父親、爺爺?shù)臓敔敗⑻珷敔數(shù)奶珷敔斈抢?,就聽說邱家河住著很多白鶴了。這些鶴群與邱家河的人們祖祖輩輩毗鄰而居,相濡以沫,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天人合一的關系。正因為有這些鶴群的存在,邱家河及周邊幾十、上百里的莊稼地從來沒有經受過病蟲災害的侵襲,人們也從未感染過什么瘟疫、流行病等疾疫。
每天,這些鶴群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早出晚歸,去去來來,哪怕在極其寒冷的冰天雪地,也從未停止過勞作。經常在我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這樣一幅畫:在靜靜的清水田里或小河急流邊,時常有一只、兩只白鶴、白鷺或蒼鷺站著覓食,它們兩眼盯著前方,像一顆鉚釘一樣釘在那里一動不動,神情專注,像鎮(zhèn)守邊關、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的邊防哨兵,盡心盡責,不辱使命。有時,它們又邁著高雅的步子,悠閑地行走在冬水田里或河漫灘上,極像一個個具有“國際范”的時裝模特兒,這寬闊的冬水田或淺水河灘便是它們時裝表演的大展臺,整個場面恰似嵌在琉璃框下的水墨畫卷,那水田的大小或河流的長短又像是藝術家們專為它們設計的玻璃畫匣。偶爾,有幾只白鶴閃著翅膀從村邊或者山前劃過,留下一串清脆嘹亮的“嘎呀~~唳呀~~”的長鳴,讓人不禁想到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的詩句意境,那是鶴們結伴去遠方捕魚或捉蝦,以喂養(yǎng)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這也正像邱家河的村民們一樣,靠艱辛的勞動來維持子孫萬代的生生不息,靠努力奮斗來創(chuàng)造未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
老人們常說“一根田坎三節(jié)爛,三窮三富不到老”。是的,世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我可親眼目睹過這“黃鸝吖”上的鶴群曾遭受過多次劫難。
一天,邱家河不知從什么地方跑來一群陌生人,他們挑著幾擔籮筐,提著幾個竹籃,扛著幾架長木梯,來到大“黃鸝吖”下東張西望。不一會兒,他們找來幾根麻繩,把木梯一架接一架牢牢綁定,又共同努力將長長的木梯架在古樹上。接著,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又把竹籃套上長長的軟繩,然后纏在腰間,緊接著,它們就接二連三往大樹上爬。不到一袋煙的工夫,七八個人就先后攀上了“黃鸝吖”的各枝干上,嚇得整棵大樹上的鶴群“唳呀!唳呀!”亂飛亂撲。原來這是一群專門來掏鳥蛋的社會閑雜人員。他們帶著那么多的“行頭”“家伙”,看來架勢不小。只見他們像鉆山猴一樣,扶著枝丫在一窩接一窩地小心翼翼地掏著一個個鳥蛋,接著又將掏來的鳥蛋一籃籃地往樹下放,下面的人在地面接著,又套上另一個空藍子,再把取下的蛋一個個轉移到籮筐里。幾個村里的老人見事不對,就上前阻止這種專門“搗蛋”的破壞行為,但對方仗著人多勢眾,根本不予理睬,繼續(xù)置若罔聞。于是,我們幾個村里的小孩就迅速跑到山頭上去放信,頓時,全村的男女老少立即放下手中的農活,拿著鋤頭、扁擔、鐮刀、錘子等工具一齊往村口趕,一窩蜂聚集了上百人,村民們一起動手,撤的撤木梯,砸的砸籮筐,收的收籃子,把這一伙人圍得水泄不通,最后逼得那伙人跪地求饒,最后只好拋下所有的“行頭”灰溜溜地逃跑了。雖然邱家河的村民這次捍衛(wèi)了樹上的鶴群,但受驚的鶴群有近半個月時間怕回到樹上,他們四處分散到周邊山頭的樹尖上或村邊屋旁的竹林子里,惶惶不可終日。
還有一次,鄰村的幾位年輕人扛著幾支火藥槍來到大樹下,看樣子是想來撈點“野味”解饞。不一會,只聽得幾聲“砰砰”槍響,幾只白鶴帶著一陣慘叫就從樹尖上掉了下來。頓時,全樹大亂,嚇得幾百上千只白鶴“唳呀!唳呀!”四處亂竄。整個邱家河的天空到處風聲鶴唳,四處翻飛的鶴群在空中驚慌失措,馬兒山的半邊山都被白花花的鶴群站滿了,碾子塝巖邊的那兩棵百年老“黃鸝吖”上也成為了鶴群的臨時避難所,上面站滿受驚的鶴群?!坝腥嗽诖虬Q了!”這突如其來的情況立即驚動了全村人,大家聞風而動,紛紛跑到村口,把打槍的幾位小伙子攔了下來,并把他們帶來的幾支火藥槍統(tǒng)統(tǒng)給沒收了,雖然是鄰村的熟人,但也說不盡的好話、道不盡的歉意,最后在邱家河的幾位長者的嚴厲批評下,才不好意思悻悻而去。
樹活千年,離不開人們的精心呵護;鶴舞千秋,離不開眾人的愛心守候。邱家河的人守護著千年古樹,千年古樹托護著美麗的鶴群,美麗的鶴群維護著邱家河的吉祥富麗,古樹的濃蔭庇護著邱家河的安泰祥和。人們堅信,這古老的“黃鸝吖”就是邱家河聚風藏氣的風水樹,這美麗的鶴群就是邱家河吉祥如意的鳳凰鳥。

(五)
抱琴看鶴去,枕石待云歸。多年來,對故鄉(xiāng)邱家河的思念已經成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記得第一次離開邱家河外出求學的時候,父親舉著火把把我送出村口,我們從大“黃鸝吖”下面經過,雖然天還未亮,但滿樹的白鶴在“喜呀!喜呀!”叫個不停,那情景像是在歡送、在祝賀。當我們繼續(xù)前行,再翻過幾道道山梁時,天色已大亮。這時,回頭一看,一群“人”字形的白鶴從邱家河方向飛來,輕輕掠過我們的頭頂,又“歸耶!歸耶!”發(fā)出高亢的叫聲。我知道它們是特地趕來為我送行的,還提醒我要早日學成歸來。
每次寒暑假放學回家,等到最后一班客車到達鎮(zhèn)上已是傍晚,我歸心似箭,頂著夕陽的余暉,風塵仆仆行走在彎彎繞繞的山陰道上,這時,遠遠地,總有一群又一群白鶴從頭上飛過,還“哥呀~~哥呀~~”叫個不停,引領著我回家的路,它們一路鶴舞翩翩、歡歌不斷,那是在隆重迎接故鄉(xiāng)親人的回家。
后來,因為長期工作在外,回邱家河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每次看到天邊有白鶴或大雁飛過,我總情不自禁想起故鄉(xiāng)那幾棵蒼勁的古樹“黃鸝吖”,想起“黃鸝吖”上那成百上千翻飛的鶴群,想起故鄉(xiāng)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想起那些快樂而幸福的童年……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上世紀末的某一天,忽然從老家傳來一個消息,說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讓幾棵古樹遭受了滅頂之災。據(jù)說那是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邱家河一時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如注,一夜之間山洪暴發(fā),河水猛漲,村西邊的陡崖由于洪水的猛烈沖擊,有多處崖壁轟然崩塌,如發(fā)生八級地震一般,村民們頓時感到地動山搖,一種不祥之兆籠罩著驚魂未定的村民。第二天一早,人們舉目一望,原來村西邊的幾棵參天大樹齊刷刷不見了。全村老少爺們沖向崖邊一看,個個嚇得目瞪口呆,原來巖壁上的三棵幾百上千年的老“黃鸝吖”同時暴尸河岸,正所謂“百圍冰碎,千尋瓦裂”“橫洞口而鼓臥,頓山腰而半折”“拔本垂淚,傷根瀝血”……邱家河從此再無古樹了,樹上那美麗的鶴群也杳然不知所終。談起那件事,邱家河的人們至今仍心有余悸、諱莫如深。從那以后,似乎邱家河的人心就散了,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外出,不是南下打工就是北上做苦力去了,村里的姑娘也一個個遠嫁他鄉(xiāng),留下來的盡是些老弱病殘者。全村到處殘垣斷壁,荒草沒路,滿目蕭條,每次回家,看到眼前的凄然,不禁叫人心灰意冷。

(六)
閑云飄野鶴,枯樹落黃昏?,F(xiàn)在邱家河,因為新農村建設而徹底改變了模樣,剩下的晚輩后生,真沒幾人知道曾經的邱家河是怎樣的風光旖旎。
那時,人們口中的“黃鸝吖”究竟是什么樹種?多年來我一直在探尋,苦于自己對植物學的無知,也不懂從何入手去查證這方面的資料。直到前幾天,我忽然又想到了“黃鸝吖”,想到了村中似乎還有幾棵這樣的樹(也應該是村里的百年古樹了吧),我叫老家的人把這種樹的樹形、樹葉、樹皮的照片發(fā)過來,通過咨詢有關林業(yè)專家才知道,該樹的真實名稱叫黃楝樹,別名黃連木、涼茶樹、勝鐵力木、楷木、楷樹、倒鱗木、木黃連等,“黃鸝吖”是邱家河人對它的俗稱,那三個字是我自己意造出來的,確實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
黃楝樹,從植物學上分類,它是漆樹科,屬高大的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5-30米,可算樹中的“高人”了。其樹皮暗褐色,呈鱗片狀剝落;幼枝呈灰棕色,奇數(shù)羽狀復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冬芽呈紅褐色,有特殊香氣。該樹生長特別慢,木質堅硬致密,是貴重的家具材料或建設用材,對藝術家來說更是難得的雕刻用料。尤其出人意外的是,這黃楝樹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葉、根、皮皆可入藥,很多地方還稱其為“藥王樹”,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濕之功效,可用于暑熱口渴、咽喉腫痛、口舌糜爛、吐瀉、痢疾、淋癥、瘡疹、無名腫毒等病癥,其果實可以用來榨香油,幼葉可充當野菜食用,曬干后可以用來泡茶喝。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還把這“黃鸝吖”當作油料植物、經濟林木或中藥材等成片種植生產,現(xiàn)在是很多農村脫貧奔小康的致富樹種。
遺憾的是,千百年來,邱家河的人們守著這樣的“寶樹”卻目不識“寶”。就連我爺爺、我父親他們作為當?shù)赜忻闹嗅t(yī)名家,我也從沒有聽他們說過這“黃鸝吖”的中藥用途,或許他們早就知道但不便說,或者有更好的藥材可取而代之,真實情況現(xiàn)已不得而知了。
“黃鸝吖”可有來頭了。相傳,因其剛直挺拔,舒而不屈,中正端莊,其枝葉繁茂而有浩然古風,是樹中之“偉人”、林中之“君子”,又稱楷樹。記得十年前,我曾去過山東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參觀過孔子的墓地,在墓旁的“子貢結廬”處,我親眼見過“子貢手植楷”石牌,石碑后面的石圍欄內只剩下一截枯樹樁,據(jù)說那就是當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子貢在墓旁“結廬”守墓六年,又把從衛(wèi)國移來的這棵楷樹親手栽植于墓前,從此人們就賦予了這種楷樹以尊師重教的特殊寓意。后來,人們常把孔子墓前的這棵楷樹和先前周公墓前的模樹合稱為“楷?!?,以盛贊二位儒家圣人的非同凡響。再后來,人們泛用“楷?!币辉~來稱頌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堪為師表的榜樣人物。
真想不到邱家河的“黃鸝吖”還是這樣一種有著豐富文化內涵、有著深厚歷史背景、有著高貴血統(tǒng)和高品質高規(guī)格的優(yōu)秀樹種,怪不得白鶴千里迢迢趨之若鶩。只是我們自己太無知了。如果邱家河的那幾棵古“黃鸝吖”現(xiàn)在還活著,那該是多么萬幸、多么榮光的事呀!嗚呼!
抬頭遠望,白云縈繞處,鶴起鶴落地,那便是“黃鸝吖”的故土,那便是遠方的故鄉(xiāng)——我魂牽夢縈的邱家河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