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潘昌操:登廣福寺山記
2023-07-12 07:00:00 聽新聞
駕警車巡邏在寬闊的廣福大道上,透過車窗玻璃遙望一座山,一座蒼翠得有些墨綠的山,此山和其它連綿的群山相比大有不同,臨近城市邊沿時,它嘎然止住了突兀行進的腳步,好似故意給茶園平原留岀了發(fā)展位置,像一柄斷刀將城市和鄉(xiāng)村自然分離。因初來不久,就好奇地問同行的輔警兄弟此山的名字,他是本地人,家住長生的河街之上,他對我說,那是大名鼎鼎的廣福寺山呀,山頂本有大佛寺,從宋至清,信眾者多,眾生皆欲得大佛的庇佑。
遙望一座山,此刻最為鄰近的高山,當年正處盛年,幾欲有攀登之念,可都未成行。

從玉馬路一路直行而來,多為維護車管所路段的路況秩序,而廣福寺山就在車管所路段的背后,高高聳立,青青的山,清風徐來,需要仰望,通向它的是一路盤旋向上的鄉(xiāng)村小道,那是鄰近大隊轄區(qū),我駕的警車得止步于山腳前,山腳滿是一叢一叢的蘆葦,春夏淡綠,秋冬枯黃,蘆葦花潔白,風一吹滿地搖曳,雪花般飛舞,又似波浪前行,甚至你會懷疑這座近在咫尺的高山在走,在行,從未停下過腳步,不知和城市同向還是逆行,你不得不想去問問山的本意。
山下是破璧而來的廣茂大道,山上的棧道和登山者隱約可見,綠樹和草襯托岀山石的深色,霧天時山影若隱若現(xiàn),似有仙人來往,一座靈氣的山,一座穩(wěn)重的山,一座回首多次,青未了的山。
曾爬過附近的南山,爬過真武山,爬過鐵山坪山,爬過樵坪山,爬過二圣天平山,我尋思著,難道這座天天見面的大山不值得去攀爬?不值得和這位直直挺拔的熟悉又不熟悉的巨人面對面交流和親近?
第一次登廣福寺山記得應是2016年的春天的一個午后,那是一次由長生鎮(zhèn)政府組織的規(guī)模比較大的登山比賽,運動員有茶園、長生片區(qū)的三個派出所民警代表,長生鎮(zhèn)下轄的企業(yè)、十二個村、七個社區(qū)的運動員代表組成,參賽運動員應在二百人左右,當發(fā)令槍一響,我跟隨大隊人馬一起出發(fā)。那是非常艱辛的一場比賽,若非經(jīng)常鍛煉者,光從蘆葦叢出發(fā)到棧道下那近一公里的全大坡度上坡,就會令人氣喘吁吁,不得不想放棄。因我有長跑多年的底子,從警多年又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培訓磨礪,逐漸脫穎而出,排在了隊伍的最前列。競技體育誰不想爭第一,當我回頭并沒有發(fā)現(xiàn)身后有跟來者時,正暗自欣喜,以為會一路領(lǐng)先登頂。登棧道前卻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一左一右有兩條小道,不知該走哪一條,便問路口掛著工作牌的一名工作人員,也許他也不熟悉路況,隨手一指說,向左。當我跑出了近五十米,后面跟上的一年青人對我高聲喊,大哥,快回來,你跑錯了路!
我急匆匆回趕到路口,重新出發(fā),因多跑了一百米左右,又急又氣,幾個本在我身后的人超越了上去。那長達3.5公里的棧道盤旋回轉(zhuǎn),路窄難行,汗水滴滿整個棧道,無心欣賞沿途風景,腳步跟著腳步,人跟著人,雖又被多人超過,又累又急,但從未想過放棄。倔強讓我咬著牙攀完棧道,又跑了一公里多的山道,終于到達終點,林蔭樹下已集聚了好幾個人,我最終得了公安男子第三,雖有遺憾,但這是我第一次用跑步的姿態(tài)登臨一座心心念念山的峰頂??粗切┚A哧戧懤m(xù)續(xù)趕到的人,有的需人攙扶才能行走,有的躺倒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有男有女,有長有幼,在我心目中他們無疑都是征服的英雄。

后來我被調(diào)離了茶園,作別了茶花、丁香、金菊、牡丹、薔薇那些路,也作別了我經(jīng)常仰望,帶給我無限詩意,也令我精疲力竭的高山,廣福寺山。偶爾經(jīng)過茶園、長生等地卻因忙于瑣事,無暇顧及觀望一下“老朋友”。也許是遺憾,也許是難忘的困苦和疲憊,也許是刻進心里的其它因素,它或多或少走進我夢里幾次。
第二次登廣福寺山是另一種方式。南岸區(qū)宣傳部、南岸區(qū)文聯(lián)組織作家下基層深入生活采風,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說好的九點四十到長生鎮(zhèn)政府大門口集中,我九點剛一過就到了??桃庾哌M政府服務中心的大門,每個窗口都有工作人員在忙碌,完成對群眾的一站式服務。我沒去接受服務,逡巡一圈便回大門口等候。
長生鎮(zhèn)果真是一片熱土,到處都有熱火朝天開發(fā)的氣息,塵煙滿道,工地隨處可見。采風路上,小鎮(zhèn)因在擴建公路,過了長生橋便有堵車情景,本在我前面的公務車不知何時穿過路口就不見了蹤影。和上次爬棧道相似,我聽從了同車的詩人向家青的建議,向右行,錯誤拐進了河街,河街很長,走了一二公里才知走錯了路,沿途返回路口再左轉(zhuǎn)彎,那種失落和上次有些許相像。
開車上廣福寺山也十分難行,難如上青天的攀行是車累,需用一二檔方能前行,傷佛是人的氣喘吁吁,狹窄的道路盤旋向上,綠樹和青石卻一路向下,風景處處都有,卻處處坑坑洼洼,車上同行的作家們隨我一路顛簸,二十多分鐘才能到達峰頂。美女詩人楊駿說,路爛也許也是美麗長生的另一種風景。我沒說話,心里卻想,那是一個過程,蛻變脫去的往往總是舊殼,而舊殼總得依附身體一些時間和距離,以往的南坪如是,四公里如是,茶園的許多地方也如是。
站在峰頂?shù)呐晚仁?,整個茶園的建筑一覽無余,就像廣福寺山郁郁蔥蔥的森林,正在修建的東站就在我們腳下,高架林立,工人們正用鋼筋鐵骨給它塑身,我們甚至能聽到轟隆隆的機器轟鳴,高鐵的軌道縱橫著交錯著,清晰可見。心中不由生出感嘆,多廣闊的熱土!我甚至有些羨慕住在此處的長生人民,將來坐高鐵到全國各地,不再坐車轉(zhuǎn)車鞍馬勞頓。
站在峰頂,隨大晴天迎面撲來的除了涼風習習,還有熱情洋溢的青春的氣息,陪我們一起采風的長生鎮(zhèn)宣傳、統(tǒng)戰(zhàn)委員龍委員、長生鎮(zhèn)文化中心的張主任,她們都非常年輕,還有另兩個工作人員,他們都是八0、九O后的年級,他們面帶微笑,介紹起長生鎮(zhèn)來,如數(shù)家珍。我們鎮(zhèn)有八萬多戶籍人口,二十多萬常住人口,三千九百多家大小企業(yè);廣福村村內(nèi)建有4條油化、硬化主公路約17公里,登山旅游步道3.5公里,村內(nèi)交通便利。其中廣福環(huán)島四好農(nóng)村路新城門至東門咀段約2.2公里,建成時間2020年。建成后對道路周邊進行了綠化美化,栽植了紅楓、九重葛、藍花楹、山茶花、翠竹等,打造了桃李繽紛、廣福楓林、翠竹稻香、山茶晚風,安裝了景觀石,景觀小品等。龍委員和張主任向我們?nèi)缡墙榻B說。
大佛仍在,釋迦牟尼和他的弟子被信眾安置在舊廟宇的原址,廟宇不再,佛們就在露天下端坐,直立,接受人間煙火,普渡眾生。他們的身旁是新修的樓房和老舊的平房,李子樹正掛果,玉米剛干了穗,土雞旁若無人啄食,打消防井的村民熱情對我們說著歡迎,蹣跚行走的老人,他們仿佛都生活在一幅畫里,一幅處處碧綠的畫里?;蚨嗷蛏伲蜻h或近享受著佛音。
老寨墻仍在,在歲月面前,只能看見它粉紅色的內(nèi)心,外部早已脫落消失在風里;廣福寨的寨門仍在,不高不低的懸掛,上幾步臺階就可入,卻是居高臨下,扼守險要,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當年為避匪亂,為避戰(zhàn)火,為村民提供過庇護,寨內(nèi)依然平整,不過站著的不再是寨丁,是松針碧綠的松樹,兵器就是歡迎我的的一顆顆松針,在陽光下熠熠發(fā)著光輝。
高峽出平湖,誰能想到高高的山頂會有一平如鏡,碧波蕩漾的水庫,水庫水深,不準垂釣,不準游泳,不準下水,有專人看管,水庫前面是圍有護欄的大堤,輕輕走在大堤上,呼吸著富有負氧離子的空氣,你會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一樣的另一個世界,也許你真的不想走了,有山有水,就算住一小平房此生也足也。
下山的路上,看見了不一樣的新農(nóng)村,白墻黑瓦的小洋樓隨處可見,大棚夏天開了棚,里面種有季節(jié)水果和蔬菜,四季豆沿桿爬坡,玉米葉子還很青綠。同行的文化中心小伙對我們不斷說,中午吃飯的地方還看得到高山水稻,那是南岸區(qū)唯一還種水稻的地方。
二十多個停車位,小小的荷塘,藍草花圍在院墻周周,百香果掛在門前,四層樓高的院落,院落后是生態(tài)農(nóng)業(yè)院。誰能想到中午我們駐足的地方是投資六千多萬的是農(nóng)家樂。
喝一杯中午的陽光和一大轉(zhuǎn)盤圓桌的熱情,雖有攀登的疲憊,但我們每一個采風者都很舒心,都覺得不虛此行。
長生,長長的人生。通過兩次攀登廣福寺山,我登的不僅是一座山,實際上是對一方山水的了解過程。長生正在路上,正在飛速發(fā)展的路上,比如磐砣石稍加打造,絕對是觀茶園夜景和風光的好地方,比如老寨墻稍加改造,絕對是吸引游客的好地方,等四周的道路重新翻新完成,以我們駐足的農(nóng)家樂為例,大量的投資就會進入,大批的生態(tài)園就會形成,游客會大量湧入。我相信大美廣福寺山,大美長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