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我在養(yǎng)老院寫下80萬字日記”
記者手記:
“珍惜當(dāng)下,這世界,我不會再來。”
84歲的汪涪芙常戴一頂紅色氈帽,圓臉,鼻梁上架一副黑框老花眼鏡。她自己也沒想到,大半生在講臺上度過,老了竟也成為“低頭族”,總是對著手里那臺平板,用“一指禪”不停地戳。
那是她寫的“養(yǎng)老日記”。記錄了她到養(yǎng)老院2年多時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已經(jīng)“連載”700余篇共80多萬字?!叭沼洝泵钫Z連珠,講的都是平凡事,處處透著大智慧。字里行間,甚至有些汪曾祺的意味——樸實而溫和,滿是平凡生活里的小確幸。讀下來,你或許也能從她的文字里,獲得撫慰心靈的良藥。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得就是汪涪芙這樣的長者了。長談后,記者決定用第一人稱視角,帶你們一起走進汪涪芙眼中美好的“養(yǎng)老生活”。
我為什么主動住了養(yǎng)老院?
“這里是人生的最后一所學(xué)校”
我要找我的同齡人一起玩玩,一起回到那些幸福的往事中去,我們要一起說,一起笑,一起鬧,甚至于一起吵的日子中,而后稀里糊涂地度過余生。
——摘自日記2021年5月6日
2018年,陪伴我40多年的老伴兒離開人世。他是我的依賴,這依賴突然沒了,我總感覺心里空落落的。
我便搬去和女兒同住。雖說兒女都孝順,可他們也有一大堆事情要做,總不能天天陪著我。
這人老了啊,實在怕孤獨,我當(dāng)了整整31年的老師,工作就是給人講話?,F(xiàn)在連個說話人都沒有,簡直難以適應(yīng)。
偶然和朋友聊天,她向我推薦了一家養(yǎng)老院。我一想,去養(yǎng)老院生活,說不定還能結(jié)識新朋友,何樂不為呢?
2021年2月,原本打算讓兒女先陪我去看看,可進入房間的一剎那,我立刻被窗外的滿目青綠吸引了。
單人床、沙發(fā)、衛(wèi)生間、小陽臺,屋子不大,卻十分整潔。
事情就這么簡單,我當(dāng)即便決定試住一個月,這一住就徹底走不了了。
這里就像是人生的最后一所學(xué)校,我感覺自己重回校園,每天按時起床、用餐,然后與“同學(xué)”一起參加活動,活動后可以聊天玩耍,晚上各自回宿舍休息,日子悠閑滿足。
我為什么要寫日記?
“寫日記對我來說,是打磨自己”
不要把這群老人視為另類,不要產(chǎn)生歧視,因為人人都會老去。當(dāng)然,老人們也該把自己當(dāng)做一面古老的銅鏡,打磨自己、照亮別人。
——摘自日記2021年3月29日
我說這里是學(xué)校,那“同學(xué)”也會鬧點矛盾。
最近,養(yǎng)老院在花臺里種了些蔬菜。長勢特別好,工作人員就插了些竹竿,讓這些苗苗順著竿自然往上爬。
院里的田大姐是個熱心腸,十處打鑼九次都有她,便用手去把苗苗掐著往竹竿上引。另一位婆婆見狀立即打斷她:“你那個熱手不要去拉那須,它會死去?!?/p>
這一番爭議,很快發(fā)展到對罵,她們幾乎打起來。
“有話好好說,不罵臟話。”當(dāng)時我站得很遠(yuǎn),也不知事由地就說了句。
那位婆婆聽了,更惱了,轉(zhuǎn)身過來要和我理論。我也惱了。還沒等我們開始爭論,工作人員就將她拖開。
回房間后,我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問,我今天錯在哪里?錯在沒有換位思考。
她們都是出于好心,幫助蔬菜更好生長。同在一個養(yǎng)老院,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這樣??磥砦疫€得找個機會與人賠禮道歉。
我想說的是,我在這里遇到的人和事,就像一面鏡子,能從他們身上學(xué)點什么,打磨自己,做好總結(jié)。
總結(jié)寫下來當(dāng)然最記得住了。記憶力是會越來越弱,但只要每寫一次,也會增強記憶。
我在日記里寫了啥?
“三餐四季,人間煙火”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這事例包括了若干個小故事,把小故事串起來就成了大故事。
——摘自日記2022年年9月11日
有人問我呆在養(yǎng)老院,哪有那么多故事可以寫。不僅有還很多,我感覺這里的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這里遇到的人、事,都是我靈感來源。
先來講講保潔工羅大姐,她年齡六十多歲,身體較好、微胖,說話輕言細(xì)語,每次來打掃衛(wèi)生,都會很禮貌打招呼:“汪老師,您好”。打掃時看到我的衣褲有印記,她會收走默默洗掉再送回來。
她二十四小時都在院里工作。有的老年人大小便失禁,就提著褲子,站在那兒發(fā)呆,過路的人看見,就會高聲呼喊羅大姐,她會飛快地跑來“救場”。
我問她這么辛苦有多少工資時,她特別高興地說這里包吃住后還有三千元,很滿意。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知足常樂”四個字,滿足于當(dāng)下生活就挺好。
沈婆婆也是學(xué)習(xí)的榜樣。她人瘦瘦的,腰不彎、背不駝,臉上紅潤,頭發(fā)花白。
聽說她已經(jīng)九十三歲,我看著也就七十多。問她長壽秘訣,她說是:吃得、睡得、走得。她從小在南山長大,現(xiàn)在沒事還會在山上挖野菜,簡直就是個“老頑童”!
問她平時是否生氣,她說:“我們大老粗,聽不懂的話不聽,不關(guān)我的事不想?!蔽倚南?,這不就是幼兒園小朋友都懂的道理嗎?
做個沒心沒肺、沒私心雜念的人,過好當(dāng)下,一定長壽。
我為什么總是歡喜?
我覺得活著有意義,這人就越活越新鮮
清明上河圖中人不一定都是如意的,但看清明上河圖的人一定看到一片祥和的風(fēng)景。
——摘自日記2021年12月13日
“爺爺,你啷個把卷筒紙拿來泡水里面喲!”
“我要把它洗干凈耶!”
隔壁傳來護工和牟爺爺?shù)膶υ?,牟爺爺和我都住二樓,在患上阿爾茲海默癥后,他最喜歡耍水。如果他進廁所辦完事后,他借著洗手的機會,打開水龍頭,他便沒完沒了。
今天進廁所后,他把卷筒紙拿來洗。我們幾個老太婆知道了,先是覺得好笑,但也告訴牟爺爺以后不要這樣。
可我也謝謝牟爺爺,謝謝他偶爾給養(yǎng)老院帶來了歡笑。
我們這兒有個調(diào)皮的婆婆,也患有阿爾茲海默癥,心情不好時就會罵幾句。隨著時間推移,在罵時,她吐詞更清楚了,聲音也更大。
我覺得這是進步,是好事,說明這婆婆精氣神不錯。
有人問我,你一天為什么對生活這么熱愛,充滿了喜氣,你喜從何來?在我眼里,這些事太平凡不過。
我只不過是只看好的,不說壞的而已。什么樣的心態(tài),便會看到什么樣的風(fēng)景。
我還要寫多久?
“我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我寫下的東西還能給子孫做個榜樣”
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越緊湊,讓自己有事做,無時間考慮生病,更無時間考慮如何死。想到就是下一步做什么?如何去做?
——摘自日記2022年9月11日
在養(yǎng)老院時間越久,越對“家”有更多的理解 。
剛來時我常想回家,女兒會開車來接我,兒媳也會備上一桌菜。
孩子們有空就來養(yǎng)老院看我,小曾孫每次來了就是院里的“小明星”,大家都喜歡圍著他玩兒,彷佛能帶領(lǐng)我們這群老人回到童年。
如今,我對“家”的理解又多了些。
現(xiàn)在我把養(yǎng)老院當(dāng)家,因為這里有我的小伙伴。子女們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難處。我們老年人不要去拖累他們,自己找自己的樂園,而寫日記就是我當(dāng)下的樂園。
“你寫的文章已經(jīng)是流量文章了!”今天兒子給我打了個電話,他把我的日記放到了網(wǎng)上。什么是流量?我不懂,孫女告訴我是有很多人看的意思。
天吶!這怎么好意思,我文筆不好,經(jīng)常是前言不搭后語,內(nèi)容脫節(jié),就是個狗屁文章。
但我也開心啊,有人喜歡我的文章,感謝他們讓我這顆老年的心又可以怦然地跳動起來。
對于我來說,回憶走過的歷程,記錄身邊的故事,是個樂趣。
所以,再累我也想寫。
終有一天,我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我寫下的東西還能給子孫留個念想,做個榜樣。讓他們知道我曾來過這個世界,還是個不錯的人!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田韻沁 連肖 實習(xí)生 曾婷婷/文
陳毅/圖、視頻
余志斌/外聯(lián)
林楠/主持